孩子稱呼的“媽媽”變成“媽”,説明心理已有變化,家長要留意
在中國有一個詞藴含着巨大的能量,那就是\'\'媽媽\'\',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學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
這也印證了孩子從小就對媽媽的依賴,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性格,天真的孩子也不再是稱呼\'\'媽媽\'\',而是變為更加直接的\'\'媽\'\'。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媽\'\'字,背後隱藏着孩子的成長,也説明了孩子心理已開始有了變化,也是孩子內心情感的變化,家長要留意,。
孩子稱呼上的改變暗示着什麼樣的心理?
1.孩子是成熟的表現
雖然只是改變了稱呼,也僅有一個字之差,但是也在暗示孩子的內心開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標誌,慢慢的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子,不再是整天圍着爸爸媽媽身邊轉的那個小孩子。
這樣簡單地稱呼,彷彿一下拉開了父母與孩子的親子距離,就像父母説的一樣,彷彿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不再需要爸爸媽媽過多地陪伴和照顧。
2.開始變得獨立
不要小看這樣一個字,但卻是意味着孩子想要開始獨立了,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在這個時候選擇適當的放手,也讓孩子去離開父母的羽翼,去外面感受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
家長在這個時候不用太過憂傷,也不要強行的控制住孩子的思想,這也不僅會引發孩子的不滿的更會導致孩子的叛逆心理。
3.不能再用命令的方式管教孩子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喜歡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和管教孩子,雖然其中缺乏了對孩子的尊重,但是這樣對孩子還是很有用的,但是這樣的出現,也代表家長可以試着用朋友的方式教育孩子,有時候這比命令更為管用。
這是的孩子開始時進入青春叛逆期,這樣稱呼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有很多家長也表示不怎麼親近了。
在很多時候這樣的一個稱呼不只是一個稱呼,更多的是一份感情的流露,一字之差實際上一一確實不容小覷,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孩子這時期心理變化。
當家長髮現稱呼改變後應該如何做?
1.學會改變
孩子青春期與叛逆期待同時到來,家長應該避免與孩子處於\'\'硬碰硬\'\'的狀態,在這個期間做好對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並處理好雙方的問題所在,根據青春期性格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態度改變。
2.逐步放手
孩子的長大會開始接觸一些家長以外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再是限制在家裏的狀態,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及時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加以改變,把生活中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教給孩子去處理。
唯有孩子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並逐步發展更多的可能。
3.是做獨立的人格
在傳統觀念的家長,習慣性地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屬品\'\',在教育孩子時也習慣於凌駕在孩子之上,達到控制孩子。較於這樣控制慾強的父母,孩子要麼反抗,要麼唯唯諾諾缺乏個人的主張意見。
唯有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才能讓孩子任其的發展出具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成為更多的有可能。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通常盼望着孩子儘快長大,可是等到孩子真正的長大那一天,家長又捨不得放手,這樣一個心理變化是每個家長父母都要經歷的,應該調整好心態,做孩子背後最堅強後盾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