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學生離家出走的新聞屢見不鮮,有不少家長表示,在家裏對孩子也是事事都順着,時時都順着,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做選擇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每個人的壓力固然都是很大的,但是社會上也一定有比他們不幸的人存在,這也給大家一個思考,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抗壓能力差。
在疫情期間,各地中小學生延遲開學,學校統一進行網課教學,這對於城市中的孩子很容易就實現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他們家裏幾乎人人一台電腦,一部手機,而對於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就很難了。
胡成,家住江西寧都的偏遠山區,自從開始了網上授課,他拿着手機轉遍家中每個角落都找不到信號,最終在幾公里以外的後山,有了薄弱的信號。冬末初春的山上讓人冷得發抖,但是一張簡易的桌凳和一把雨傘,胡成就這樣安靜地聽着老師講課,雖滿是泥濘,但這是他走出大山的希望。
李玫瑾曾説,人在年輕的時候,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力就越好。
我們可以看到在惡劣環境中長大孩子,他深知父母的不容易,知道吃的每一口飯交的每一筆學費都是父母頂着烈日在田裏不停地勞作才能擁有的,所以,他們很早就學會幫家裏做事,農村孩子的承受力也遠遠要比城市裏的孩子要強。一個孩子的承受力抗壓力不好,很可能在社會上受挫就會採取極端的方式。
那麼該如何提高孩子抗壓力呢?
一、學會放手
中國父母向來都喜歡替自己的孩子決定一切,小到吃飯,大到婚姻,恨不得一手操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開始喜歡自己動手,而這時,家長就可以放任孩子去自己嘗試,比起孩子自己吃飯會弄髒衣服,孩子擁有的鍛鍊機會更重要。家長放手了,孩子才有獨立的機會和可能,而孩子在這樣的鍛鍊機會中慢慢學會如何解決困境,不斷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二、不要溺愛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語:“慣子如殺子。”在當今社會,一個孩子的出生吸引了整個家庭的目光,家裏人把自己的愛都給了這個剛出生的小生命。事實上,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只會一味地接受別人的愛,根本不懂得付出,他就接收不到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不妨讀讀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不一樣的啓發
隨着他走向社會,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生活能力低下等。不要幫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要相信他們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就算失敗了,也累積了失敗的經驗,在下一次做事中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錯。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孩子的抗壓能力太重要了,世界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一個人弱小就手下留情,要學着對孩子放手,在放手中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