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媽在寶寶出生後都會特別在意寶寶頭圍大小。她們總覺得寶寶腦袋大就是聰明,頭圍越大越好。
其實頭骨過大、也可能是腦部出現了問題的表現。父母可以比較以下兒童頭圍參數表,對照下自己孩子的頭圍大小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那麼頭圍大的孩子真的比頭圍小的孩子聰明嗎,其實這是謠傳。
著名的腦科學家、心理學教授洪蘭説,在統計學上,腦袋大小和聰明的關係係數只有0.34,只有12%的IQ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
舉個例子,我們普通人的腦重大約在1400g,愛因斯坦的腦重才1230g,大文豪屠格涅夫腦重為2012g。腦重差距如此大的二人卻都是這麼優秀,這説明腦袋大小跟智商高低關係不大。
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距呢?腦科學家研究發現,這與後期大腦發育有關,腦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從出生以後大腦神經元連接就一直在發展。
直到二十歲才趨近於成熟,神經元連接的數量才趨於穩定,所以説大腦發育的程度與後天的經驗刺激有關!
很多父母都早早地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希望孩子獲得多種技能。從塑造大腦的角度來説,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一種新環境對孩子來説都能夠帶來不同的體驗,加速腦內神經元的建立。給孩子報興趣班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最佳選擇。
著名腦科學領域的專家洪蘭曾經説過:“激活大腦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閲讀和遊戲”。而這三種方法,也被稱之為激活大腦的“三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運動
研究發現,動作訓練能夠促進神經元的連接,經常運動和不經常運動的孩子相比,神經元網絡會更加豐富,所以愛運動的孩子大腦更聰明(所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誤區)。
如果稍微瞭解過腦科學,家長一定反對孩子體育課天天被語數外霸佔。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多運動來保證各種激素的平衡,才不會生病。
而且運動能使人分泌多巴胺、腎上腺素等激素。這些激素對人體至關重要。多巴胺不足可能會引起多動;腎上腺素不足引會起注意力不集中。
但同時家長也要注意:每個人的天分不同,要根據孩子的協調性,肌耐力等綜合考量,選擇符合孩子天賦的運動項目,別盲目跟風。
第二把鑰匙:閲讀
説話是本能,而閲讀是後天習性。孩子有基本對話能力後,就應該有意識培養他的閲讀能力了。一般2歲為宜。
洪蘭説,人一分鐘可以看字788個,可以説264個字,閲讀所獲得的信息量更多。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研究發現,閲讀能夠刺激大腦的各個區域,文字能夠幫助孩子發展所需發展的能力,而繪本中的圖畫還能提升孩子的審美,繪本給孩子感官的刺激豐富,更有助於大腦的發展。
父母請注意:針對幼兒選擇繪本時,建議選擇飽和度高的鮮豔的繪本,更有助於刺激各項感官,同時親子閲讀一定要挑選孩子感興趣的,適合孩子的。符合孩子天性的閲讀,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把鑰匙:遊戲
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斯賓塞(英)
只要稍微對腦科學有所瞭解,父母一定不會反對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大腦會產生一種可以促進神經分叉生長的物質,並且是大腦發育的營養物質。
換句話説,孩子游戲中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覺中使他的大腦變得更加強大!這一點哈佛大學的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也早有推論。
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認為,通過遊戲能夠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經驗刺激,建立更加牢固的單腦神經元連接,而這種連接對於孩子未來學習、行為、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父母需要記住:親子互動遊戲效果最好,同時選擇遊戲的時候,要滿足這幾點,趣味性、適齡性、創造性和難易程度的遞進!
我始終認為,那些從出生那刻就擁有超凡智商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我們眼中的天才,是因為在正確的時間,使用了正確的教育方法。正如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