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人人都想長壽,從古至今,每個人都在追求長壽,但不同的時代對於長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比如古代人講究煉製仙丹以達到長生不老,而現代人則看重養生,讓自己更加健康。根據研究統計,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百分之六十以上取決於個人習慣!那麼什麼讓人長壽的習慣呢?我們先看看這幾位百歲人瑞:

102歲的貝律銘保持長壽的秘訣是“不發愁”!

貝律銘老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保佑良好心態的人。如果有人總是不高興,平日裏讓負面情緒控制着,整天唉聲嘆氣的人很難長壽。

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104歲的顧振樂保持長壽的秘訣就是“知足、寬容、自信”!

我國著名的畫家顧振樂老人,獲得西冷印社終身成就獎時已有104歲高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曾先後兩次患癌症,如果是平常人恐怕早就崩潰了,但顧振樂老人並沒有,他反而以更積極的態度與疾病抗爭,接受命運的挑戰,從來不悲觀。

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不難看出,這些百歲老人的心態都非常好,在經歷人生的多變後,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他們像孩子一樣快樂,沒有什麼煩惱的事情,每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有規律,精神世界得到很大的滿足。所以説,長不長壽,不用去看別的,看他的心情,看他的生活習慣!

真實是這樣,習慣,是不斷重複的行為,每天都在重複,時間長了就變成生活品質了,若是堅持下去,則會受益終生。這些長壽老人就是養成了這些好的生活習慣,才開啓了自己的長壽人生:

營養均衡,細嚼慢嚥。我們的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結構,需要攝入各種不同營養的食物,比如全谷、豆類、蔬果等,如果吃肉儘量選擇脂肪少的,蛋類的食用也要足夠即可,不必攝入太多,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平衡需求。

當咀嚼的食物頻率增加時,大腦的血流量也會增加,活化大腦表皮,延緩衰老。食物的咀嚼一般在每口15-20次,還能有效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規律運動,做到“531”原則。生命在於運動,鍛鍊身體是最好的延年益壽的方式,鍛鍊不難,貴在堅持。

不過老人運動需要講究一些小的技巧,不能做過於劇烈的運動,要遵循“531”的原則,就是每週5天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脈搏跳動在100以上。所以,健步走是非常適合的運動方式,快走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有益於身體健康,降低死亡率。

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笑一笑十年少,定時舒緩壓力。我們常説人要開心的活着,愛笑的人,就是我們常説的心態好,不愛糾結一些生活瑣事。這是因為笑可以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創造健康身心狀態,平衡神經活動,由此讓精神狀態達到最佳。

此外,好的生活習慣中還堅持早起“三要”, 睡前“二不要”

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早起“三要”:早起要喝一杯清腸水;早起要及時排便;早起要堅持吃早餐。

睡前“二不要”:睡前不要吃夜宵;睡前不要喝酒、睡前不做劇烈運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不長壽,不用看基因,也不用看醫療條件,而是看這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