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趙碎碎説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老話説:"三歲看到老",指的就是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會影響一生。所以在這個階段裏,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但很多人覺得太小題大做,孩子還小,等長大了道理自然就懂了。可現實往往是,小的時候你都管不了,長大了就更難管!
01、3歲娃在超市吃車釐子,奶奶不管不顧就在昨晚去超市逛,走到水果區的時候,一個小男孩一直往嘴裏塞車釐子。
旁邊的奶奶看見了,嘴上説,不可以吃。但行動上,一點也沒有制止的意思,還時不時地把旁邊的葡萄剝皮,給孩子嘗。
店員看到奶奶不管不顧的樣子,立刻上前制止,因為這件事,旁邊的客人都等着看熱鬧。
02、店員做法引讚歎老人自知理虧,但還是礙於面子,囉嗦幾句:不就吃點櫻桃,至於嗎?我孫子才3歲,能吃你多少?
店員:真不是我們小氣,你看這裏人來人往,如果人人這樣,那還了得?你説的對,孩子確實小,是不該計較,但按照超市的規定,我沒看住,是我的錯。一會兒我就去經理那兒,自罰十塊錢,就當是我請孩子吃的這幾顆。
老人聽了,有些不好意思,趕忙制止店員去付錢,自己反而挑了一些稱斤買回家。
要走的時候,店員説:老人家,其實你挺心善的,也懂是非黑白,這孩子讓你帶,你家兒媳真有福氣。
店員的做法引來旁邊人的讚歎:心眼真好,又會説話。
03、帶孩子去超市,這2件事不能做,關乎品性!這家店員做法真心令人稱讚,但這也給我們大人敲響警鐘,小事即見人品。孩子再小,只要到了超市,或公眾場合,就不能隨心所欲
1、不能隨意吃
在超市有些東西可以試吃,有些不能,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不能吃,哪些可以吃。
2、不能故意損壞
比如,有的小孩比較頑皮,手上拿着東西,隨意丟棄,或者撕開,有時候也會捏碎方便麪,打碎雞蛋等。
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來不及制止的話,也要記得把東西帶着付錢。
04、規範孩子行為,家長要注意這3點!1、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如果連你去超市都隨意拿着吃,孩子也會跟着學,並且覺得理所應當。
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在公眾場合的行為舉止。
2、有錯必改
就拿文中的老人來説,明明是孩子不對,被別人指出,還要強辯三分理,看似口舌佔了上風,其實加重了孩子的錯誤。
一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
家長首先要制止這個行為,語言柔和些;
抱抱孩子,給足安全感,讓負面情緒得以釋放;
然後給孩子講道理;
最後就是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可千萬別覺得孩子小無所謂,最後演變成: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
3、善於用繪本
一週抽空,帶孩子看繪本,比如行為規範類的。然後跟孩子討論,就像是朋友那樣探討類似的事件。
逐漸的讓孩子明白更多的道理。
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孩子不會有太多的心理負擔,接受父母的教育也會更容易些。
總結“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要謹慎對待。
【今日話題】
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你是如何做的?歡迎留言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