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大寶寶怎麼會感染沙門氏菌?竟然是這原因造成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一名新手媽媽(Kiki),有一個2個月大的寶寶。
前幾天,Kiki發現小寶寶老是哭鬧、拉肚子,Kiki自己上網查了相關症狀後,給孩子吃了點益生菌,但還是不見改善,就醫當天,寶寶就拉肚子7次!
不僅如此,寶寶還出現發熱症狀,燒到了38.6℃。
Kiki情急之下,立刻帶着寶寶來到了兒科急診。
當時我在急診上班,經過詳細的檢查之後,在我的建議下,Kiki給寶寶辦了住院手續,住進了兒科病房。
住院前幾天,做了幾項檢查,寶寶都沒啥大問題;進行了相關治療,住院期間,Kiki及醫護人員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
寶寶的情況有短暫的好轉,但很快的,寶寶又開始腹瀉和發燒了。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就在大家陷入疑惑時,答案來了!
“大便化驗結果出來了,是沙門氏菌。”
又是沙門氏菌?!
於是Kiki來急診問我的意見:‘主任,寶寶才2個月大還在母乳餵養,是怎麼感染上沙門氏菌的?’
我請Kiki努力地回想兩個月來照顧寶寶的每一個細節來推斷……
結果Kiki説每次擠出來的母乳,她都放在家裏冰箱的上層,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
前兩天她發現從外婆家帶來的雞蛋有破裂,蛋液流得冰箱到處都是,她還清過一次。
我聽了,這下終於真相大白了。
很可能就是因為把母乳儲存袋放在家用冰箱裏,剛好破裂的雞蛋蛋殼可能帶有沙門氏菌感染了母乳。
一般來説,給寶寶喂的母乳應該單獨冷藏,不能與其他食物放在一起。特別是雞蛋,因為沙門氏菌主要就是藏在雞蛋蛋殼裏。
沙門氏菌主要存在動物腸道中,常見於動物糞便,因下蛋與排便地點通常相近,所以易造成蛋的外殼易遭污染。
若我們買蛋回家後,未清洗乾淨,直接打蛋或蛋掉落地面裂開,均可能污染蛋液,萬一又將蛋液長時間放在室温中,恐加速細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沙門氏菌感染症臨牀症狀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寶寶在感染後約6至48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瀉及甚至血便等,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通常發燒72小時內會好轉,但嬰兒可能較嚴重,易因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
那如何預防呢?
1.食物要煮熟
沙門菌對熱耐受力較差,100℃立即死亡,70℃煮5分鐘、65℃煮15-20分鐘、60℃煮1小時,都可以殺滅它。
2.生熟砧板要分開
除了蛋類,家禽、肉類製品等也是沙門氏菌的主要藏身地。廚房裏的砧板如果生熟不分,也會引起沙門氏菌在生熟食物中交叉感染。
3.蛋類要洗乾淨,應避免食用生蛋或半熟蛋,以降低感染風險。
我們也要勤洗手,注意手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