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現在很多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可謂是“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口裏怕化了”。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一種心態: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都管不了我。

對孩子不能一味的寬容溺愛,如果做錯了事情,要給孩子及時指點糾正,不能因為年齡小,就一味地遷就,捨不得孩子哭。

當孩子有下面幾種行為表現時,很有可能是被家長慣出了壞毛病,家長們一定要謹慎了: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1、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對其嬌生慣養,很容易導致小孩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認為什麼都是他的,很容易變得任性和軟弱,成為別的孩子眼中的“自私鬼”。

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時,不要一味地氣憤和發火,仔細想想,孩子的這種行為其實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所以家長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做出改變,而不是一味地斥責。

如果想改變這種想法,家長要試着改變家中的地位排行,不再將孩子放在首位或者是中心的位置,不要凡事都讓孩子時刻感覺到優待,感覺到自己是最所有人的核心,那麼孩子就會逐漸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了。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2、獨立性差

我們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孩子不管需要做什麼事情,都是去主動包辦或者代勞,過分呵護孩子就是害了孩子,我們不僅要讓孩子自己做,而且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原因。

作為父母,愛孩子也要有一個度。要教他最簡單的穿衣吃飯,做基本的家務,讓孩子學會獨立,給予他嘗試的機會。

從思想上應該給孩子灌輸獨立的好處,所以,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當他們需要做一件事,他們第一時間會想到自己去做,而不是先想到讓父母幫助做。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3、亂髮脾氣

有的家庭過度溺愛孩子,做事的態度不夠堅定,溺愛造成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對某些物品產生佔有慾,他們用哭鬧威脅家長以達到目的。

孩子一任性發脾氣,家長就馬上滿足他,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到,發脾氣能讓家長滿足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無理的要求,不會得到滿足,即使他發脾氣,哭鬧不止也沒用。慢慢的,他自己就會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逐漸地有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孩子的情商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4、索求無度

很多家長髮現一個問題:孩子無論看到什麼都想要爸媽給他買,儘管家裏的玩具汽車等有了一大堆,孩子還是無止境的要求......

當孩子沒有自主意識和自制力的時候,家長的引導就是非常關鍵的了。如果孩子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長大後就容易不懂得珍惜。每次出門前,可以和孩子來一次勾勾手大約定,把約定的事情説好後,就蓋章做約定。

中國有句古話説“慣子如殺子”,當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想事無鉅細都幫孩子承擔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給他們的成長製造阻礙,忽視了他成長所需要的磨練和對慾望的選擇、剋制。

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長大後是經不住挫折考驗的,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要學會理智滿足、適當拒絕,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愛與自由是作為父母能夠給到孩子最好的愛,當然,這需要父母擁有直面自我恐懼的勇氣,終生自我修煉的意願,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決心。

在愛與自由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可以一心一意的向內發展自我的同時,向外探索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有4種表現,説明已經被慣壞,現在改還來得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