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欺負”媽媽,揪住媽媽的頭髮,媽媽毫不示弱互相傷害啊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引言
孩子對外界的認知還比較懵懂無知,因此不能判斷自己的一些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完全憑藉自己的本能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系列的鬧彆扭行為產生,對玩具發脾氣,更甚至是出現打人的行為。而這個時候孩子又聽不懂家長的教育,因此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家長往往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案例
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視頻,像網友求救“當孩子和自己打架的時候應該怎麼辦?”。説“來啊,互相傷害”。
視頻開始是在吃東西,然而寶寶有點感冒不能吃,就不給寶寶吃,結果寶寶直接就生氣了,開始跟媽媽吵鬧,還是堅持不能給寶寶吃,於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就爆發了。
寶寶從牀上站了起來,直接往身上衝過去,雙手僅僅抓住了的頭髮,使勁往下扯。被扯的只能低頭緩解痛感,也雙手抓住寶寶的頭髮,輕輕扯讓寶寶放手。
寶寶從站着扯發展到坐着扯,全程十分激烈混亂,最終寶寶覺得痛才撒開了扯頭髮的手。
這一幕讓網友們爆笑,紛紛評論:相愛相殺啊這是,全網混的最差的娃!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孩子的行為意識,家長應該從小培養。當孩子出現行為不當的時候,家長應該正確地加以引導,而不是放任自由,孩子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不明是非,這就需要家長多花點心思,正確地教育孩子。
分析
當孩子出現打家長的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及時的制止
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無論是打家長還是打其他人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制止孩子。
一是避免孩子對他人造成身體上傷害,因為孩子不懂事,下手會不知輕重,即使是眼睛孩子也敢一拳下去。二是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發生的,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2、控制住情緒
首先是控制住家長自己的情緒,家長自己情緒沒有平靜下來,也沒辦法很好的教育小孩,可能做出一些比較不理智的行為。
其次是控制孩子的情緒,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一般都是因為孩子出現生氣和不滿的情緒,這時候穩定住孩子的情緒能夠阻止孩子打人的行為,也能夠讓孩子冷靜下來,聽從父母的教導。
總結
孩子重在陪伴
1、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
父母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很多正面而且積極的影響,有利於養成孩子充足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讓孩子能夠受到正確的教育。
明白生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打人更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因此家長的陪伴是能夠教會孩子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培養孩子健康良好的性格的基礎。
2、父母的陪伴缺失影響了孩子
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和行為,父母要去找尋出現的原因,可能孩子是在藉機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以便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
根本原因可能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的陪伴時間太少,讓孩子感覺以及沒有受到重視,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父母陪伴孩間過少的話,可能是引起孩子打人的根源。
孩子出現打家長的行為,家長第一時間應該制止孩子,並且在孩子冷靜下來後給予孩子正面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自己是對是錯。
在這裏提醒大家,孩子的性格培養以及行為養成來離不開父母的陪伴,陪伴時間的缺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你家孩子打人的時候你怎麼處理呢?歡迎分享。
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