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臨牀仲景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沏一杯香茶,焚一柱檀香,鋪一張素紙。
現在,我又來和你聊中醫了。
我想跟你説什麼呢?這就是濕氣“亂竄”。
你可能會懷疑,濕氣這東西,怎麼會“亂竄”呢?
來吧,我給你講個故事。
話説有這麼一個人,男,31歲,姓吳,1970年夏季就診。
這個人大概從3年前開始吧,總覺得自己的肚臍周圍疼痛,按下去還挺硬。那個疼啊,一陣一陣地,似乎有什麼東西往上竄。
一旦發作起來,那個難受勁兒就別提了。但是,過了一會兒,症狀又消失了。
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是不是有蟲子?
是不是長瘤子?
這個人很擔心,但是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查明病因。最後有人説,你呀,這個可能是胃腸神經官能症,沒啥好辦法。
此人不甘心,於是改投中醫。
找的誰呢?找當時湖北中醫學院的老前輩,張夢儂老師。
張師一看,舌苔白滑,脈象沉弦而滑。細問得知,患者上下肢的關節啊,有遊走性疼痛。今天這裏疼,明天那裏疼,沒有消停的時候。
瞭解到這些,張師心中有數了。於是,書方一首。但見——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吳茱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朮10克,炒枳實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
結果,患者藥用3劑,諸證悉平,肚臍周圍不疼了,也沒有那股氣往上“衝”了。
但是,患者食慾依然不好。於是,張夢儂老師在原方中加入陳皮和神曲,再服,完全康復。
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上文中患者的毛病,中醫叫做奔豚氣。奔豚,意思是奔跑的小豬。就是説,患者從肚臍周圍有一股氣往上竄,像奔跑的小豬一樣,所以叫奔豚氣。
這個病,你聽着似乎很奇怪,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見。我以前在泡書店的時候,就聽旁邊的老人在聊天時,説過這個問題。這到底是什麼病,西醫幾乎説不清楚。
那麼,中醫如何認識這個事兒呢?
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我告訴你啊,就是寒濕之氣亂竄。
你看,上文醫案中這個人,脈象弦而滑,舌苔白滑,這是不會是有濕的表現啊?這個濕,屬於寒濕。因為患者舌苔不黃,脈象不數。
寒濕之氣,從何而來?中醫講,脾主運化。中焦虛寒,則寒濕之氣不化。寒濕屬於陰邪啊。如今中陽虛弱,制不住寒濕,所以寒濕之氣怎麼樣?是不是開始沒有節制地亂跑、亂竄啊?
這一竄,就形成了一股寒濕水氣,蹭蹭往上頂。給人的感覺,就是有氣從小腹升起來,反覆攻衝。
與此同時,寒濕水氣遊走於四肢,則四肢出現關節遊走性疼痛。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那就是要温中補虛除濕。既然寒濕水氣,是因為中焦虛寒,“籠子”關不嚴才跑出來的。那我們就把籠子關嚴實一點,從而能收住它,降住它,那不就好了嗎?
明白這些,你就知道張夢儂老師所開的配伍了。咱們一起再看一下——
這裏頭,吳茱萸是温中下氣的,斂攝上逆之氣。桂枝温中除濕,茯苓和薏苡仁健脾利濕,白朮苦温燥濕,枳實和陳皮行氣燥濕,法半夏是降逆燥濕的,生薑和大棗,配合炙甘草,温固中焦,以促氣血之生化。所有這些,都是從温中、補虛、温陽、散寒、除濕的角度來選擇用藥,體現了温中陽,收住寒濕之氣的治療意圖。
後來,由於患者胃氣不復,食慾不佳,所以酌加神曲,陳皮加量,以促進胃納。這就是基本意圖。
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所以我説啊,這一切,都是因為脾胃中焦的虛寒啊。濕氣亂竄,只因脾寒。
也許,看到這裏,你會心生鄙夷: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還濕氣亂竄呢!文君然的文章真是胡説八道。
對此,我想説,你可以不贊同,但是你不要否認在這個思維方式下,用中醫治療的有效性。上面這張醫案,就記載於張夢儂老師遺著《臨證會要》的第195頁上。如果感興趣,你可以看一看。
對這個事兒,如果用胃腸神經紊亂的角度來解釋和治療,或許是可以見效的。但是,用中醫的思維來理解和治療,也是有效的。這就是殊途同歸。視角不同,思維不同,對問題的認識方法也就不同,解決辦法更是不同。但相同的,是結果,即讓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軀體感受,提高生活質量。
最後,我再囑咐你,當下這個季節,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咱們的脾胃陽氣啊。脾胃虛寒,你就收不住寒濕,寒濕氾濫,會導致多種問題。我們軀體的那種難受勁兒,到那個時候,就難以言狀了。
好了,我就説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閲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2 字。

轉載請註明: 濕氣“亂竄”,雜病不斷!説一張暖脾方,收濕氣,治雜病,請學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