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住校,離開父母的孩子會怎樣?結果超出你的想象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對自我認知非常強烈,凡事喜歡自己做決定,也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在孩子對你的決定説“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

孩子上高中了,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呢?我想這是很多高中生家長曾經遇到的問題。對於高中緊張的學習狀態來説,住校可以節省很多上下學的時間來學習。

但是孩子與室友之間是否能處理好關係,沒有父母的督促,孩子能否自主學習,也是家長要擔心的問題。

而走讀的孩子家長能充分關注到孩子的飲食起居,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狀況。但是也存在上學路途遙遠、與青春期的孩子能否和平共處等問題。

女兒今年中考完,我們家也在選擇住校還是走讀的問題上出現了意見分歧。

想想再過三年孩子就上大學了,能夠朝夕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我和老公決定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女兒則強烈要求住校,説是想感受集體生活。但我認為她只是想脱離父母的管束而已,日常嫌我嘮叨,儘管我已經把想説的話精簡了三分之二。

後來有一天女兒鄭重其事地説要找我談談。她還是想努力爭取住校,説是問了一些初中時住校的朋友,他們普遍自律性強,學習效果更好,而且大家一起學習會更有動力。

孩子的理性分析打動了我,於是,我和老公決定尊重她的選擇,先住校一年試試。孩子對未知的集體生活很是期盼的,她早早就開始收拾起行李,收拾完還展示給我看。

我這一看,面巾、牙籤、棉棒、口罩、小擺件、除濕袋……居然還有好幾盒茶葉,滿滿一箱子沒有一樣是正常住宿使用的必需品。

我説:“寶兒呀,咱是去上學,不是去養生的啊,你這咋還連茶葉都帶上了?也就差保温杯裏泡枸杞了。”

因為平時我老公在家喜歡泡茶品茶,孩子耳濡目染習慣了喝茶,很少喝飲料,所以她非要帶着。我只好另外又準備了一個大箱子收拾日常用品和貼身衣物。

隨着上學的日子慢慢接近,我的心裏難免失落又擔心。可是孩子早晚要長大離開父母,未來有許多路都要一個人走,許多困難也需要她自己去解決。

我想孩子既然能做出理性的選擇,我們就應該相信她會有接納任何結果的能力與勇氣。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要懂得分寸,適時退出,放手讓孩子適當獨立,他們才會變得更為強大。

(二)

説是期盼着住校生活,其實孩子心裏也有點打鼓,怕室友不好相處,怕不適應集體生活。

女兒是個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人,認為自己的房間屬於私人領地,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踏入;自己的東西也不允許任何人碰。所以説,集體生活對她來説也是一個挑戰。

送她去學校那天,因為疫情原因不讓家長進校,孩子推着兩個大箱子,手拎一個提包,還揹着一個書包自己進去了。

我和老公從中午一直等到晚上,學校允許出來送空箱子的時候,她還把同學的兩個箱子一併帶了出來,説是室友太慢了,都要檢查了,還沒有整理完行李,自己幫她一把。

爸爸心疼孩子是怎麼做到一人帶出來好幾個箱子的,還得上下樓梯。我卻覺得孩子長大了,她懂得了承擔責任,向新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積極地為融入新團隊做努力。

學校不讓帶通訊設備,一切都是軍事化管理。我通過老師發到羣裏的照片看到孩子們都自己鋪牀疊被、整理衣物,感覺心裏酸酸的,同時又很欣慰,覺得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對的。

一週很快就過去了,週六晚上,是孩子放假回家的日子。一大早,女兒就給我打電話,張口第一句話是:“住校一點都不好,媽媽你晚上早點來接我回家。”然後她又説着急上課,匆忙掛了電話。

我這一天心裏都打着鼓,幻想了一百種孩子有可能遇到的麻煩。課程跟不上?與同學鬧矛盾了?吃不飽飯?想家了……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出了校門孩子就開始喋喋不休地吐槽:哎呀,我不想住校了,跟電視裏演的一點都不一樣,沒有自由,桌子上什麼都不讓放,到時間就熄燈,沒有手機,想媽媽也不能打電話……

女兒跟連珠炮似的在耳邊不停地講,我從長長的抱怨中搜索到的重要信息是:沒有麻煩,學校很好,就是沒有在家時自由。總而言之一句話:我不想讓別人管我。

我問她:“老師講課怎麼樣?聽不聽得懂?”

“老師講得挺好的,就是有點難,我得努力消化吸收,自習課大家都在認真寫作業,有不會的可以隨時問老師。”

“那食堂的飯好不好吃,能不能吃飽?”

“好吃,營養搭配得很好。每次在食堂我們幾個人都是最後吃完的,她們是因為吃得慢,我是因為吃得多。”

“跟室友相處得怎麼樣呀?”我知道女兒為人隨和,在哪裏都能很快融入集體,找到好朋友。

可是住校不一樣,日常幾乎24小時在一起,孩子們難免會有不同的作息時間和習慣。

“很好呀!朋友還跟我説住寢室會有勾心鬥角,讓我小心有的室友不好相處,而且電視裏也是這麼演的。可是現在時間太緊張了,大家回到寢室都忙着洗漱、學習,哪有時間上演宮鬥戲啊?”

後來女兒還跟我説,她寢室四個孩子,有兩個初中都住過校,她和另外一個沒住過校的孩子手忙腳亂地找不到東西,都是人家幫忙傳授經驗的,沒帶的東西也互相借用。孩子們相處得非常和睦。

所以説電視為了突出誇張的效果,演很多情節都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還是別浪費時間多想了。你對別人以誠相待,也會換來對方的誠懇對待。

最後女兒總結説,自己應該提高做事的效率,這樣還可以有時間跟優秀的室友交流學習經驗。

我很高興孩子能對未來的日子信心十足地充滿期待。以誠待人,互幫互助,這樣才能共贏。相信這個優秀的團隊一定會攜手共進,三年後孩子們都能順利踏入理想中的高等學府。

(三)

在家只停留了一天,週日下午又該返校了,孩子依依不捨地抱着我:”媽媽,媽媽,我想你怎麼辦?我得好好規劃時間,能給媽媽多打會兒電話。”想想女兒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粘着我了,心裏不免有些傷感。

記得孩子初二開始進入青春期,叛逆症狀特別明顯,不愛溝通不聽建議,什麼事都自己拿主意,自己待在一片小天地裏,這種狀態大概持續有一年時間。

最嚴重的一次,因為我跟孩子班主任溝通她的學習情況,孩子生氣離家出走了,還好沒有走太遠,自己單獨去了附近的海邊,但是大晚上的很是讓人擔心,當時把我嚇壞了。

後來我進行了反省,覺得孩子在壓力這麼大的中考期間,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導,而是理解與關懷。

所以我改變了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問題,儘量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鼓勵她只要盡力就好,不管考到哪裏,我們做父母的都給予最大的支持。

最終孩子以平和的心態考上了自己心儀的高中,與我們的關係也和解到最佳狀態。

這週迴到高中學校以後,孩子又給我打了電話,語氣明顯地歡快了許多,説是一切都好,學校活動豐富多彩,她正在學着慢慢適應,看到其他同學自律又上進,自己也不想被落下,隨後就掛斷電話學習去了。

所以説,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風景,花季的燦爛,雨季的憂傷……不管孩子經歷到哪一個階段,我們給予接納與理解便是最好的愛。

寫在最後: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少年,義無反顧地勇敢拼搏吧!

家是最温暖的港灣,倦了累了,不管你在何方,父母都會給予你最大的關懷與支持。

在孩子住校還是走讀的問題上,你是怎麼選擇的呢?歡迎評論區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