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有很多粉絲在羣裏諮詢,對脾虛一知半解,直接説孩子是脾陽虛或脾陰虛,問怎麼調理,所以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究竟什麼是脾虛?
脾胃是主管我們身體糧倉的。
《黃帝內經》中説:“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倉廩就是指儲存糧食的地方。脾胃負責將吃進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轉化為營養物質,為全身提供能量。所以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虛了,將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脾虛,簡單來説就是脾的功能失常,不能正常運轉了,通常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等症。
1,脾氣虛
氣,可以理解為功能。脾氣是指一切使脾功能運行的物質。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食物與水液,脾氣虛,就會導致脾運化失常,也就是脾氣虛證。孩子脾氣虛症狀:通過舌診、孩子日常的一些表現可以比較好的判斷孩子是否脾氣虛。
(1)口淡、口甜,眼袋大;
(2)大便幹或溏稀,舌胖、白,舌苔薄白,面色萎黃、消瘦等表現;
(3)氣虛嚴重的孩子,整個人沒有精神,特別容易累,不願意動,走幾步就讓家長抱,等等。
【調理】孩子脾氣虛,主要是餵養不當造成,比如,嬰兒期過度餵養、輔食添加不對等,讓孩子稚嫩的脾胃一直超負荷工作,積勞成傷,孩子的脾胃功能就受損了。日常調理中,脾氣虛的孩子需要以補脾益氣為主。
【推拿方】
1、補脾經:100~300 次健脾和胃,調治孩子因脾虛導致的咳喘
自指尖向指根的方向推為補法。
2、補肺經:100 次補益肺氣,化痰止咳。主治孩子感冒、發熱、咳嗽、氣喘等
用拇指羅紋面着力,在寶寶無名指羅紋面作旋推,為補肺經。
3、捏脊:3~5 遍, 捏3提1協調陰陽,扶助正氣,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飲食上】
補脾氣最好就是太子參、白朮;日常可以吃栗子、牛肉、雞肉、紅棗等食物。
2,脾陰虛
脾陰虛,是物質不夠,指脾的陰液虧虛,運化功能失常所表現的證候,臨牀多表現為胃陰不足。
孩子脾陰虛症狀
(1) 嘴唇因為嘴唇對應脾,“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嘴唇顏色鮮紅,一定是體內有熱。
(2)舌頭脾陰虛的孩子舌苔很薄、舌頭很紅。
(3)眼袋眼袋在中醫裏叫“肉輪”,對應的是脾胃。所以脾虛的人,下眼袋會大,脾陰虛就會眼袋發紅,甚至發紫,顏色發深。
(4)易上火口乾舌燥,大便乾結,手腳心熱、心煩、眼睛幹、怕熱等。通常家長説的很容易“上火”的孩子,其實大多是脾陰虛。脾陰虛的孩子往往平時吃肉吃得多。
【調理】
孩子脾陰虛,大多跟晚睡有關係;此外吃太多零食,刺激腸胃灼傷陰液,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日常調理時,脾陰虛的孩子需要滋養脾陰,養陰和營為主。
【推拿方】
1、揉內庭穴:200次最佳時間是早晨7點到9點,因為此時胃經的經氣最旺盛。
2、揉按天樞穴:2分鐘能通便,飯後再次揉按天樞穴2分鐘,每天都可以用
3、按揉足三里:100次左右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
【飲食上】
日常除了不要讓孩子吃太多油炸辛辣食物,還要避免吃太多温燥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辣椒、花椒等,這些會加重陰液不足、虛火的症狀。
通常我們是説的
山藥健脾
,其實補的就是脾陰;還有鴨肉、小麥、豆腐、西紅柿、烏梅等食物都具有養胃陰的功效。食補不如睡補,脾陰虛的孩子更要培養晚上21點前入睡的習慣,夜晚主陰,睡覺是陽入陰的過程,孩子晚上睡覺會讓陰液得到滋生。
3,脾陽虛
陽氣是指能量,或者可理解為具有温煦、推動作用的氣。脾陽主要是指在脾的功能中起到温煦、推動作用的物質,就像孩子生長髮育的“火力”,脾陽虛的孩子,火力不足,身體缺乏熱量,脾胃功能同樣不能正常運轉。
孩子脾陽虛症狀:
(1)下眼袋大,但是不發紅,顏色是淡的。
(2)嘴唇不是鮮紅的,顏色是正常或者發白。
(3) 舌頭淡白,顏色較淺,舌苔上往往佈滿齒痕,舌苔膩。
(4) 温煦的能量不夠,容易怕冷,手腳冰涼,多汗氣喘,四肢無力,少氣懶言,精神狀態萎靡。
(5) 大便溏瀉,不成形。
(6)吃完飯就肚子脹,同時身體很容易浮腫。
(7) 常常有鼻炎、打噴嚏等情況,非常容易受寒感冒。脾陽虛多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加上陽虛的症狀。
家長可以仔細想一下:是不是孩子抗生素用得太多了,或者是中藥裏苦寒的藥吃多了?再一個原因就是受了寒,陽氣不足,比如經常吃冷飲、吹空調等,導致孩子的脾胃受傷了。
【調理】脾陽虧虛多由於夏天吃過多冷飲、或者久病體弱等形成脾陽氣虧虛的狀態,又稱為脾胃虛寒。日常調理中,脾陽虛的孩子需要温補脾陽。
【推拿方】除了脾胃腧穴,在手上還有很多揉捏穴位經絡。
1、補脾經:1天1次,輕重適中一歲之內的孩子,輕的、時間短的症狀,補脾經大致50-70下;而時間長的、病重的症狀,至少補到100下以上
自指尖向指根的方向推為補法。
2、推上三關推的頻率要快,一分鐘要推到200次
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
【飲食上】寒涼的食物就要戒掉,比如涼茶、酸奶、獼猴桃,這些家長很喜歡經常給孩子吃的,其實都是傷脾陽的。日常可以吃些豬肚、春砂仁温脾健胃。此外,俗語講“寒從腳底生”,平時可以給孩子泡腳,泡到微微發汗即可,幫孩子驅寒。
説在最後
臨牀上,孩子多為氣虛質,脾的能力弱,脾虛久了波及脾陽,脾陽也虛;脾陰虛一般出現在温熱病耗傷胃陰所致,也就是高燒之後,孩子最容易出現脾陰虛。
無論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歸結起來就是脾虛,孩子脾胃功能都較差,消化吸收代謝能力不足,容易積食,無法為身體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雖然同是脾虛,但是調理的方法和適合的食物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脾陽虛的就要多温補,而脾陰虛就要小心使用温熱的食物,但孩子的飲食又不能太過寒涼。
但是無論哪種調補,都必須是在孩子不積食的時候才能進行。因此,調理脾虛的孩子,首先是關注消化,孩子消化狀態良好的時候,再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