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日常保健最忌“多多益善”
國人凡事追求“多多益善”,然而日常保健最忌這一點。專家們分享了三個故事,生動地詮釋了養生“過猶不及”的道理。
故事1
多打一圈太極便心慌氣短
河南洛陽86歲的李大爺身體一向很好,每天堅持打兩圈太極拳。可是,最近他總感覺心慌、氣短、腿沒勁兒。做了心電圖等檢查,沒發現心衰等問題。
原來,大約一週前的一天,李大爺跟往常一樣去公園鍛鍊。那天,他和朋友一時興起,多打了一圈太極拳,當時感覺有點累,回家後就覺得渾身都不舒服。李大爺的女兒還發現,父親最近説話聲音都變小了,整個人看着很疲憊,稍一活動就喘得厲害。經醫生一番檢查,診斷為氣陰兩虛,過度運動是誘因。
專家説法:像李大爺這樣的高齡老人,因為本身沒有什麼基礎病,與同齡人相比身體素質較好,便會在運動、飲食等多方面向年輕人看齊。這樣並不好。建議年紀稍大的老年人還是要適當服老,尤其運動一定要適量。一般來説,老人不必刻意追求“出大汗”,因為過度運動會引發疲勞,從而導致體質下降、抵抗力變差。如果體能消耗太大,還可能造成心臟功能衰退等後果。針對體虛的老人,建議日常吃點西洋參。如果是打成粉的西洋參,每天服用兩三克即可。(河科大二附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王小娣)
故事2
主食全換成雜糧,吃出問題
北京69歲的王先生多年來一直深受脂肪肝、便秘等問題困擾。聽説吃雜糧可以調理這些問題,他便買來一堆雜糧,每天熬粥、煮飯時都會放一點。
堅持了兩三個月後,王先生髮現身體狀況並無任何改善跡象,於是他便把大米、麪條等主食全換成了雜糧。然而,才過了十來天,王先生就發現,便秘等問題沒有改善不説,還出現了脹氣、胃痛等新毛病。於是,他又把這些雜糧打成粉,每天堅持泡糊糊喝。可是,他又發現,吃完糊糊後,血糖值便噌噌往上漲。他嚇壞了,趕緊把雜糧全給停掉了。
專家説法:吃雜糧不能急於求成。對於消化能力較弱的老年人來説,一下子把白米白麪換成雜糧,可能造成消化系統不適應,導致脹氣等問題。一般來説,吃雜糧應先小比例添加,比如3份大米配1份燕麥或雜豆,讓胃腸慢慢接受。之後,可提升到2份大米配1份全谷雜豆的比例。此外,吃雜糧還切忌加工太細,糖尿病患者和其他血糖控制不穩定人羣,適合整粒烹調,不要打成粉末煮成糊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
故事3
每天煲湯補身,不料越喝越瘦
長沙的張先生患有咽癌,妻子每天換着花樣給他做“營養餐”——粥裏放入枸杞、黨蔘等補益中藥,雞湯、鴨肉湯、魚湯更是沒有斷過。儘管如此,張先生的體重仍然持續下降。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消瘦,妻子非常焦急。最近張先生更是因為進食困難,已經兩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整天卧牀的他説話有氣無力,精神狀況非常差。醫生為張先生做了相關檢查,診斷為營養不良。張先生的妻子很納悶:吃得這麼補,怎麼還會營養不良?
專家説法:對病人的營養支持並非“餐餐喝湯”那麼簡單。研究表明,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10%。值得一提的是,人體的胃容量有限,餐餐喝湯將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從而導致機體熱量攝入不足,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入也不足,對患者的病情並無益處。科學的做法應該是:在飲食少油膩、無刺激性、易消化的同時,也要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的瘦肉、魚、蝦、蛋、奶等。此外,對於很多病人而言,還存在“虛不受補”的情況,如果盲目急補大補,反而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