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大心機?”科學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不是在撒嬌
當過寶媽的女性會知道,每當嬰兒啼哭時,他們總是張開雙臂,睜着兩個圓圓的眼睛,等待着父母的抱抱。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父母認為是嬰兒在“撒嬌”的表現,俗話説“小嬰兒,大心機”,這是真的嗎?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是一種原始本能。
科學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其實不是在撒嬌,而是原始本能
科學家在實驗中把嬰兒放在牀上,每當他們開始哭鬧時,媽媽就會走過去將他們抱起來,並保持30秒內在原地站着不動,30秒後再進行活動。
研究結果表明:當媽媽抱着嬰兒在不斷走動時,孩子會停止哭鬧,身體也能夠比較快地放鬆下來。
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發現,剛出生的嬰兒有很強的抓握力,而且能夠承受住自己身體的重量。而抓握反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一項保命技能。
這就像很多靈長類動物在幼年時期,會經常趴在母親的背上,為了避免掉落在地上,所以要牢牢抓住母親,讓自己變得安全,這便是抓握力的意義。
當看到這個實驗結論後,甚至有些難以置信,嬰兒的抓握力真的這麼強嗎?他們竟然能夠把自己“吊”起來?
但看到網友們的評論後,我信了。有一位網友在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自己的寶寶出生體檢時,會抓着護士的手,當時他整個人都提起來了。
其實父母“抱”嬰兒的反應,和哺乳動物“叼”幼崽的行為很類似,家裏養過狗的父母應該知道,狗媽媽會“叼着”自己的孩子回家,而且當主人在教訓狗寶寶時,只需要抓住它脖子後面的皮肉,調皮的狗寶寶就會乖乖聽話。
其實嬰兒從出生時,就會自帶很多技能,而這些本領都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安全感,所以當寶寶在求抱抱的時候,父母不要認為孩子是“小嬰兒,大心機”了,而是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寶寶一哭就抱,我錯了嗎?”寶媽給予寶寶安全感,需分階段進行
有很多寶媽會問“寶寶一哭就抱,我錯了嗎?”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對與錯,重點是寶媽要讓孩子感覺到,你自身的情緒是穩定且平和的,他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想讓嬰兒建立安全感,家長需要遵循嬰兒自身的發展特性,根據不同階段,建立合適的依戀關係。
1)寶寶出生0-3個月時:是通過哭鬧來獲得大人的照顧和安撫的,這時他們沒有明顯的依戀關係,任何人都可以照顧寶寶。
2)寶寶出生3-8個月時: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能夠區分熟悉與不熟悉了,如果與陌生人長期對視,就會引起寶寶的不安。
3)寶寶出生8-24個月時:嬰兒這個時候會出現分離焦慮,將自己的照料者視為“安全基地”,因此當他們感到不安時,最親的人要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
4)寶寶出生24個月以上: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理解“分離”的含義,他們能與照顧者進行短暫的分離,也能更好地調節自身情緒。
其中,6個月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分界線,也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和孩子溝通、達成信任。
在建立安全感的同時,照顧者的態度和情緒也至關重要,因為嬰兒能夠感受到父母你當前的情緒狀態。所以,安全感的建立需要遵循4個原則。
一是關注寶寶的回應,用“慢動作”和他們進行互動;二是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育兒先育己,如果你都感受不到安全,那怎能傳達給嬰兒?三是尊重寶寶的作息時間,判斷他們的基本需求;四是給孩子獨立探索的能力和空間,讓他們在獨處中,找到自身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