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歲孩子患惡性腫瘤 用手語安慰聾啞媽媽
或許是有什麼特殊的緣分,才讓倪良鳳和兒子倪高明都在 4 歲時遇到了人生的第一道坎。4 歲時倪良鳳因病成為一名聾啞人,31 年後,自己 4 歲的兒子倪高明又被檢查出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看着無法言語只能流淚的媽媽,懂事的小高明用手語安慰起了媽媽。
患病兒子安慰聾啞媽媽
3 月 7 日上午 10 點,在安徽省腫瘤醫院的病房裏,4 歲的倪高明正在等待第五次化療的機會,由於身體裏的血小板遲遲達不到標準,小高明不得不推遲化療的時間。4 歲的孩子還不懂得病魔的殘忍,他只知道每次化療後,平時愛吃的食物會變得有些難吃,甚至難以下嚥。'' 不吃,不好吃。''
看着日漸消瘦的兒子,身為聾啞人的倪良鳳只能沉默着,她端來一碗辣糊湯想讓兒子嘗幾口,兒子不情願地扭過了頭,倪良鳳拼命的比劃着 '' 吃飯 '' 的手勢,可小高明卻並不明白媽媽意思,這讓一旁照顧孫子的外婆忍不住紅了眼。
上午 11 點,護士來給倪高明用藥,透明的藥水通過管道進入了兒子的身體。'' 媽媽,有點涼!'' 倪良鳳聽不見,卻紅了眼眶。可能是意識到媽媽的難過,小高明放下手裏的玩具,將食指輕輕放在嘴前,做了一個 '' 噓 '' 的動作,那是手語,意味着媽媽。小高明的外婆告訴記者,每當孩子看到倪良鳳哭,就會用手語喊一聲媽媽。
4 歲孩子患上惡性腫瘤
1985 年,倪良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4 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她成了一名聾啞人,聽不到聲音也説不出話,漸漸地倪良鳳開始越來越內向。2014 年,在西安打工中,倪良鳳結識了同為聾啞人的高威鋒,兩人結婚後,一開始倪良鳳並不想要孩子,她害怕自己的病會遺傳給孩子,讓孩子也經歷和自己同樣的痛苦。在確定不會遺傳後,2015 年 2 月 26 日,倪良鳳和丈夫迎來了自己愛情的結晶。兒子的到來讓倪良鳳的世界裏多了一絲慰藉,但由於自己是聾啞人,照顧兒子的工作大部分由母親陳維安代勞。
2018 年 9 月 1 號,剛滿 4 歲的小高明歡天喜地的踏進了幼兒園,然而在幼兒園的生活不到 3 天,家裏人就發現小高明有些不對勁。孩子反覆發燒,並且總喊肚子疼,一開始家裏人以為是普通的小感冒沒有太在意,誰知一個星期後,孩子的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家裏人趕緊將小高明送往了醫院。醫生診斷,倪高明患的是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惡性腫瘤,鑑於小高明的病情比較嚴重,剛入院不久,醫生就為他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摘除了一個已經腫瘤包裹的腎臟。
想方設法籌錢給孩子治病
可手術後,小高明的檢查情況卻不太樂觀,家人又輾轉前往上海求醫,發現孩子的另一個腎臟旁又長了一個小腫瘤,而小高明的身體已經無法再次手術,醫生建議倪良鳳先回合肥化療再轉回上海放療。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有人勸説倪良鳳放棄治療,倪良鳳和母親卻堅持帶着孩子求醫問藥。在上海治療了 40 多天後,身無分文的倪良鳳和母親只好帶着孩子又返回了合肥
'' 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給孩子治病。'' 倪良鳳的媽媽陳維平從小高明出生起就一直代替女兒照料孩子,為了給孫子治病,老人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幾萬元,但還是無法湊夠小高明的治療費用。因為女兒無法工作,倪良鳳的父親外出找了一份小區保安的工作,每個月 1000 多元的收入是全家人的生活來源。
''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生病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孩子,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代替他承受所有的病痛。'' 這是倪良鳳在網上籌款時 '' 説 '' 的一段話,這位聾啞母親用手寫的方式告訴記者,小高明是自己無聲的世界裏唯一的安慰,只要有一線希望,自己就會盡最大的努力治好兒子。(合肥晚報 ZAKER 合肥記者 衞曉敏 / 文 高勇 / 圖)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