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哪怕你不“乖”,也值得被爸爸媽媽愛,每位父母都應該知曉

有一位媽媽分享過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故事,有一次兒子和一個小夥伴打架,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先搶了別人的玩具,所以過去的時候臉上的表情非常的嚴肅,當時兒子一看到媽媽的臉就哇哇大哭起來,不管媽媽説什麼,兒子就一直在哭什麼話也不説,她以為是兒子是因為搶玩具的時候沒有搶到,所以心情不好,直到晚上的時候在睡覺之前,兒子突然拉着媽媽的手,很認真的問道:媽媽,假如我不乖,你還會愛我嗎?這位媽媽當時非常的吃驚,原來自己的兒子鬱悶了一整天,並不是因為沒有搶到玩具,而是因為害怕失去媽媽對自己的愛,於是這位媽媽非常耐心地撫摸着孩子的頭,告訴孩子:我當然愛你,即使你不乖,媽媽依然非常愛你。

孩子,哪怕你不“乖”,也值得被爸爸媽媽愛,每位父母都應該知曉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無法把孩子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可是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想念爸爸媽媽做的飯,或者説想家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不管什麼時候回頭,爸爸媽媽依然都在家裏等你, 其實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一般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大概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非常的明顯,這個階段孩子就會逐漸發現自我意識到自己和爸爸媽媽是不一樣的,不是一體的,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在不斷的成長,對於自己內心的疑問也在不停地尋找着答案,慢慢的形成一種觀念。

我就是這樣的蠢笨,因為我的爸媽經常這樣説我。

就是又醜又差勁,因為哥哥姐姐都這樣説我。

我是愛發脾氣的人,我很暴躁,控制不了自己。

孩子,哪怕你不“乖”,也值得被爸爸媽媽愛,每位父母都應該知曉


甚至這種觀念在很多年以後依然在孩子的心裏無法抹去,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嘗試與身邊的人建立人際關係,不過你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判斷,比如孩子對你打招呼,或者對你微笑的時候,你對孩子冷漠無情,忽視孩子,那麼孩子就會疑惑,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對我呢?是不是因為我做的不對?或者是因為我不夠好?如果父母能夠滿足孩子,這些心理上的需求,那麼孩子在將來長大之後也會信任周圍的人,她會更加放心地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不是對身邊所有的事情都充滿疑惑和顧慮。

孩子,哪怕你不“乖”,也值得被爸爸媽媽愛,每位父母都應該知曉


許多孩子的內心世界往往都處於一個封閉的狀態,永遠都無法打開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於父母和家庭的關係,如果孩子在家庭裏感受不到愛,那麼慢慢的它就會封閉真實的自我,寧願呆在痛苦的環境中,並且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別人來幫助自己,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聽話,努力,成績好,我們就愛你!”,“你不乖,你成績不好,你沒用!”就不值得愛。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帶着條件,孩子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條件時,他們就會逐漸的產生自卑心理,遇到事情會選擇逃避甚至自我放棄,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爸爸媽媽最愛的人,他們內心非常渴望與自己的爸爸媽媽有親密的關係,所以説對於自己的孩子,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愛與尊重,時時刻刻響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哪怕你不“乖”,也值得被爸爸媽媽愛,每位父母都應該知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