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還是得從自身做起,育兒路漫漫,這三個父母極易忽略的教育潛規則送給大家,以此共勉。
1、你的行為裏藏着孩子的教養
其實孩子的感知能力遠比大人的敏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社會學習理論」心理學派奠基人之一的社會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在1961年曾做一個被心理學界稱為「波比娃娃」研究的實驗。
實驗證明:除直接的鼓勵和懲罰之外,行為塑造的重要方式就是通過簡單的觀察、模仿(以別人為榜樣)其他人的行為而形成。
兒童通過模仿成人的行為而自我強化,最後內化為自己的部分人格。
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不得不知的潛規則之一就是:你的行為裏,藏着孩子的教養。
2、多激勵孩子
父母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那麼給孩子帶來的將會是負能量,會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會產生厭世情緒。
如果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最後他就真的不行了。
所以,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多激勵孩子,少一點指責。
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有自信心,要告訴孩子“你真棒”、“你能行”、“你一定能做到”。
父母時刻為孩子喝彩,相信孩子一定會創造出屬於他的奇蹟。
3、降低期望,幫孩子發掘自己的閃光點
孩子會因為失敗太多,被否定太多而失去自信心。要幫孩子找回自信,首先從降低期望,降低目標開始,給孩子定一個夠得着的目標,就好比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一個蘋果,先讓孩子品嚐到一些小的成功,再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有興趣下一次跳得更有力。
當孩子在某一個方面的優勢智力被髮掘出來,讓孩子有了一些自信,又能反過來促進其他智力的發展。比如,一個不愛看書,只喜歡動物的孩子,家長可以提供條件讓孩子去觀察、研究他所喜歡的動物,逐漸地,孩子就會喜歡看動物方面的書。
關於孩子性格培養,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課題,父母做好以上提到的幾點,在具體的實踐中懂得學習和反思,相信孩子的成長會讓人驚喜,父母也會從中收穫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