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咱家有多少錢?”
到底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的財政情況?家裏不夠富裕,孩子知道了會不會自卑?家裏太有錢,孩子知道了會不會敗家?
這個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家長們習慣這樣回答:
“小孩子問這麼多幹嘛!”;
“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
“不管有多少錢,你都要勤儉節約!”;
“咱家不富裕,你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
父母對孩子極力掩飾家裏的經濟狀況,孩子不知道家裏到底是什麼情況,以至於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
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千方百計省錢給孩子用,孩子卻大手大腳,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家裏的經濟狀況不匹配,自己在大口大口的喝着父母的血,卻完全感覺不到。
家裏不窮,父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但是孩子從父母的言語之間,感覺到家裏很窮,所以,從小到大都是摳摳搜搜的,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和同齡人在一起很自卑,一遇到要花錢的事情,就不敢做決定,怕花錢,底氣不足,因而也錯失很多機會。
更有一些孩子因為幾百塊、幾千塊錢而葬送自己的青春、學業、健康,甚至生命,在父母眼裏,那一點小錢哪能買斷孩子的前途?孩子怎麼能因為那點小錢就毀掉自己?可在孩子眼裏,幾千塊錢是一筆鉅款,無論如何不能從父母那兒要,只能自己解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不知道金錢與健康、生命孰輕孰重,導致悲劇發生。
孩子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會合理的花錢,總會給父母或孩子自己帶來這樣那樣的麻煩。所以,當孩子想知道家裏的經濟狀況時,我們不應該遮遮掩掩的,而應該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一位老朋友在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時,就處理得非常好,有一天,她女兒突然問她:“媽媽,咱家到底有多少錢呀?我想買一個洋娃娃,可以嗎?”
聽到女兒的問話,她很驚訝,孩子想知道家裏的財政狀況了,她就拿出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個存摺,一卷錢放在桌上並在桌邊坐下,讓女兒坐在她身邊,她説:“有沒有錢買洋娃娃我不知道,錢都在這裏了,來,我們一起算一下我們這個月要花的錢,如果最後有剩餘的話,就都是你的了。”
女兒聽完很開心,看着那麼多錢,以為最後一定能分到很多,就跟着她一起算,她告訴女兒,每個月的收入都要存2000元到存摺上,這是固定的,這筆錢不能動,現在不用將來會用上,買房、教育、醫療都是大頭兒,都要花很多錢。剩下的錢用於日常開支,買菜、買衣服、買鞋子、出去玩、隨禮、水電等等,所有的花費都列在筆記本上,一項一項算下來,最後手裏那捲錢沒剩下多少。
女兒看着列出來的那些開支,驚訝的不得了,她問:“媽媽,我們每個月都要花這麼多錢!”“對呀,這些錢可以維持我們最基本的生活,如果遇到急事的話,我們就要動用存摺裏的錢了。”
從那以後,每個月發了工資後,她都會和女兒一起做收支表,家裏要添置什麼物品時都會徵求女兒意見,家裏有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存了多少錢,女兒都一清二楚。女兒在金錢方面有很清醒的認識,不會亂花錢,但是也不會摳門,從來沒有因為錢而做過什麼不合理的事。
後來,夫妻倆錢掙得多了,還會跟女兒一起學習理財。
他們讓女兒瞭解家裏的經濟狀況,參與到實際生活中,讓女兒懂得了金錢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了合理的消費,這種方法真的很好,堪稱教科書式範例。
很多家長習慣了自己做決定,認為小孩子啥也不懂,沒必要參與家裏的任何決定,孩子胡亂花錢,就埋怨孩子不懂事。其實,家長光説是沒用的,説的再多,孩子也不懂,只有實際參與了才會懂。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家裏的財政狀況,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