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纏身,全身都會弱;要祛濕,健脾是關鍵!

夏至後,全國各地處於高温天氣,尤其是南方雨水增多,整個環境的濕氣增加,人體特別容易疲勞困乏。濕氣重是指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濕邪致病,有身體沉重感等臨牀表現。濕纏身,全身都會弱;要祛濕,健脾是關鍵!

一、濕重的典型症狀:

1、起牀氣色不好,有氣無力:早上起牀如果出現臉色蒼白、蠟黃、氣色差;而且身體發沉、發重,有氣無力,偶爾還出現四肢痠痛;頭也發矇,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濕氣。

2、口氣臭:有口臭,可能是肺、脾、胃有濕氣,然後產生臭味。連吃口香糖都不可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祛濕來解決了。

3、大便粘稠不易沖掉:早上大便時,如果大便黏在廁所上衝不乾淨,這可能就是你體內有濕氣了。

4、腹脹,小肚子肥大:你的小腹肥大,而且總有腹脹感,有可能是濕氣重導致的。不過前提是你沒有暴飲暴食,吃太多或者總是喝酒。胃口也不好,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道,嘴裏發黏。

5、舌頭兩邊有牙印: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舌苔可能發黃或發白,而且舌頭兩邊有牙齒印,這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6、睡覺流口水:體內濕氣太重的時候,脾則虛,睡覺就有可能會流口水。

7、頭髮面部愛出油:如果頭髮和麪部總是油膩膩的,那有可能是濕氣重的表現。

二、那濕氣重的原因是什麼?

1、外濕:外濕之起,多由氣候潮濕,淋雨涉水,居住潮濕等因素所致。也就是常説的季節因素,環境因素,如廣東沿海濕氣重。

2、內濕:則由脾失健運,津液不布,水濕凝聚而成。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或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堆積成濕。

傷於外濕,濕邪困脾.健運失司,則內濕滋分而脾虛失運,水濕不化,亦容易招致外濕侵襲。即所謂“脾生濕”;水濕產生之後,又反過來困遏脾氣,致使脾氣不升,脾陽不振,稱為“濕困脾”。外在濕邪侵入人體,困遏脾氣,致脾氣不得上升,也稱為“濕困脾”。因此,要祛除身體濕氣,必先調補好“脾”!

三、健脾妙招:

1、山藥:山藥可保養健康又有美容作用。我們最好買鐵棍山藥,做法多樣,蒸、炒、熬粥都可以,平補脾胃的效果最好。

山藥與其他滋補食物所不同之處在於,它滋而不膩,其他食物滋陰多了就濕,濕多了就能化成熱。但山藥不會,它不熱不燥,為平補脾胃的良藥,尤其是對五臟氣血的虛損補益效果絕佳。山藥常被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陳皮:在烹調葷腥膳食時適量加入陳皮,既可增加食慾,又可充分發揮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祛濕化痰的藥效,減少痰濕和肥甘厚膩對脾胃的傷害。平時多喝山藥薏米粥、吃紅棗等食療方法很好。粳米、鍋巴、番薯等其它五穀雜糧都是養脾的好東西。

3、常揉腹: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飲食的受納、消化、吸收與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強消化系統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壓等。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按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 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有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等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0 字。

轉載請註明: 濕纏身,全身都會弱;要祛濕,健脾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