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上週六,孩子姥姥生日,因為過年期間沒有聚會的一大家人,借這個機會聚聚。

在切蛋糕的時候,侄女豆豆因為沒有吹到蠟燭,要求再點一次。

可能因為她的聲音被我們這些大人的聲音蓋住了,我們沒有聽到,準備切蛋糕了。

突然小傢伙開始大聲哭鬧,手裏抓着蠟燭説:

“我沒有吹到蠟燭,我沒有吹到,再點一次,我要吹蠟燭。”

弟妹上前一把把孩子拉到旁邊的角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

“你自己聽聽,整間屋子只有你在哭鬧,怎麼這麼不懂事?

為什麼別的孩子都老老實實的,就你在鬧?

下次再這樣,真的不要帶你出門了……”

大概過了五六分鐘,弟妹拉着還在哼哼唧唧的豆豆走過來了,説:

“實在是不好意思,小孩子越大越愛發脾氣了。”

不少親戚都表示疫情居家這段時間,與孩子朝夕相處,發現自己家孩子各種小脾氣:

“我家一到吃飯就鬧脾氣,然後賭氣不吃飯。”

“琪琪寫作業,碰到不會寫的就哭。”

“我家自己在那玩,沒有人打擾他,都能玩哭。”

“樂樂發脾氣不説,急起來還摔東西。”

“越是讓他做的事情,他越是不做。”

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説女人的臉像天氣,説變就變,孩子又何嘗不是,上一秒還風和日麗,下一秒就狂風暴雨。

一點小事,分分鐘原地爆炸給你看,隨着孩子年齡一起增長的,除了身高,就是脾氣。

講道理,聽不進去;不搭理,哭得更傷心;妥協,又怕放縱了孩子。

其實,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釋放信號。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表示:

孩子的情緒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情緒表達往往直接。

而我們要做的是瞭解孩子所要的內在表達,找到孩子發脾氣所表現出哭鬧或憤怒背後藏着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孩子的脾氣就是他的語言

>>>>

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大腦在發育

根據西格爾《全腦教育法》一書所述:

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當情緒氾濫不可收拾時,罪魁禍首是我們的右腦和上層大腦出現了問題。

西格爾把人的大腦分為橫向左右腦,縱向上下層大腦:

左腦負責:邏輯、語言和求實

右腦負責:情感、非語言的信息,如表情、眼神、語氣語調

上層大腦負責:高級分析思維能力,如決策、對身體和情緒的控制等

下層大腦負責: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恐懼等

孩子常常出現情緒失控發脾氣,這是因為他們的右腦佔主導,而且上層大腦還處於發育中。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

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後,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觀想法。

這些想法可能和現實不是那麼相符合,或者和我們大人的想法不相符。

比如,孩子看見別的孩子在吃零食時自己也想吃,只是覺得想吃,他不會考慮自己剛吃過飯,或者這個零食不健康之類的。

再比如,孩子在商場看到玩具,就想帶回家,他不會考慮自己家裏有類似的玩具或者買回家也不會玩幾次。

當孩子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的方式,希望父母可以完成他們的意願。

就像一句老話説的那樣: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

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自己沒感受到愛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説:

孩子需要愛,特別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在《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閨蜜帶着孩子來家裏做客,小暖男嗯哼突然衝媽媽發脾氣、還放狠話。

最後還要和媽媽絕交,甚至要離家出走。

“反正我也不想跟你説話了。”

“晚上不跟你睡,不跟你坐一個火箭了。 ”

“你讓我幹什麼事情,都不幫你幹了。 ”

“去香港或者馬爾代夫。”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讓嗯哼性情大變的原因居然是,他媽媽忙着照顧客人,忽略了他,他覺得媽媽不愛他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

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竟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

>>>>

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挫敗感

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當他們的想法沒有得到實現時,會產生挫敗感。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

在自我保護意識的作用下,這時候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很正常的,是人類本能的反應。

生活中一些很小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證明自己能力的“大事”。

比如玩遊戲有沒有贏、誰先XXX。

在內心不願意接受“自己輸了”這個現實,但又沒有辦法用自己現有的語言表達出來,只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

其實不止是孩子,成年人也會這樣,面對失敗會傷心難過,也會哭。

作家雷布斯曾説:

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幫他解決問題。

當下的他們,可能遇到了問題,感到彷徨無助,於是向我們發出求救信號,並期待我們能看到、能理解、能幫助。

孩子發脾氣時

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情緒的穩定

當孩子發脾氣了,比起講道理和責備,我們第一時間需要做的是, 無條件接納孩子情緒。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説: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的大腦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情緒腦,很難理性去思考問題,這個時候講道理沒有任何用處。

或許你可以蹲下來抱抱他,等他把脾氣發完了,你也冷靜了,也許你會發現,事情好像沒有那麼糟糕。

此時再和孩子好好溝通,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再去解決問題。

娘娘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不要説教,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説吧。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

“我知道……”代替“別哭了……”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説過這樣的一句話:

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小刺蝟”,與其説“別哭了”、“別再鬧了”、“這件事本來就是你的錯”等等之類的話。

不如説“我知道你也很難過,XXX”、“如果換做我,我可能也會像你一樣生氣”、“媽媽懂你現在的想法,我小時候也遇到這種情況,反應和你現在一樣”這樣的話。

“我知道”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表達的卻是理解,是同理心。

代表此刻你體會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他們在發脾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聽道理”和“勸説”。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某一期中,媽媽們正帶着寶貝們吃飯,胡可的小兒子小魚兒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新玩具。

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在遭到媽媽的反對後,小魚兒開始憤怒。

看着發脾氣的兒子,胡可卻温柔堅定的説:

“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機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不止這一次,在整個節目中,每當小魚兒發脾氣時,胡可的第一句話總是:

“我知道……”

“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裏有點難過,但這是規則。”

當小魚兒因為害怕而哭泣時,胡可説:

“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得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

教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發脾氣是一種本能反應,正確表達情緒是一種能力。

當孩子感到委屈、被忽視時,我們要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學會用語言表述自己需求。

之前,網上有一段爸爸與女兒對話的視頻,視頻中爸爸教育女兒處理情緒的方式堪稱教科書。

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爸爸半蹲在她面前,耐心温柔的安撫着女兒。

整個過程,這位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發脾氣而去批評她,而是像朋友一樣和孩子溝通。

“每次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裏。

你要學着去接受它、尊重它。

你要承認你生氣了,然後慢慢放下。

你可以生氣,只是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因為這樣會出問題。

慢慢放下、克服它,也可以大喊發泄、拿枕頭出氣。

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説出來,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裏。

我會尊重你的底線,也尊重你的心情。

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最後,他邀請孩子一起出去散步:

“把憤怒拋到腦後,也可以踢踢土,只要能擺脱壞心情,只要你能覺得好受一些。”

當孩子情緒不好,需要排解的時候,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打打球,聽聽他喜歡的音樂,或者吃他想吃的零食,和孩子一起找到適合他的宣泄方式。

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發泄情緒方式,原則上都可以接受。

>>>>

家長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個家庭,如果父母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

不亂髮脾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是為人父母的修行。

情緒不好的時候,儘量通過温和的方式調節。

一個人靜靜,出去跑步或者睡覺都是可以的,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

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才會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學會用更合適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發脾氣。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這樣一個小片段,Jasper因為走路慢而“惹怒”爸爸。

陳小春不停地催促兒子:“Hurry up !”

而Jasper則對爸爸喊話:“Can you stop angry now?”

陳小春愣了幾秒,沒想到兒子會這麼説,原本“黑”着的臉,慢慢地放鬆了下來。

他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需要控制,連忙對兒子説:

“I am so sorry.”

如果我們因為衝動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和孩子發脾氣,一定要立即停止,並放下父母的架子,及時道歉。

蔡康永説過這樣的一段話:

“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其實,發脾氣就是一個人正常情緒表達,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都會有自己的脾氣。

作為父母,我們在面對孩子小情緒的時候,要記得正視這件事, 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合理的方式去表達情緒。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不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怕我發脾氣”,這樣他們可能會經常“發脾氣”。

如果孩子因為一些無理要求而發脾氣,我們一定要堅守底線,讓他明白,不是任何時候發脾氣都管用。

在孩子的心裏,慢慢建立規則,不能把發脾氣當做手段。

可能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具體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我們應對方法也會不一樣。

但有一點,就是要有愛和耐心。

孩子需要愛,尤其是他們最不可愛的時候。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樹媽説: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覺知”,當一個人覺知到他的情緒時,其實這種情緒就已經被紓解了一大半。

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最該做的,其實就是幫助孩子看見並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解決了,解決起問題,就會容易很多。

另外還有個事情要跟大家再説一下,咱們開通視頻號啦。

好多媽媽提過沒時間看文章,後續我會在這裏,用短視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經驗……

我先在視頻號裏等着大家啦。

親愛的,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

按下方 ↓ 操作設置

成長樹

200萬父母已關注

- 最後要説 -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閲讀、愛分享、更愛家裏的兩個娃。

如果你家也有 3-12歲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2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