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春天“肝氣不舒”、“肝火旺”,家長們應該怎麼辦?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春季陽氣生髮、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為四時之首。《素問》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在草木生髮的春季,肝氣最為旺盛,是養肝護肝的絕佳時機。這是孩子一生中比較重要的生長階段,也是其身體器官發育、功能完善的重要時期,故春季給寶寶養肝護肝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肝氣不舒

肝氣不舒是最有可能的,這樣的孩子通常舌頭形狀是尖尖的,而不是橢圓形的,還有很多隱藏在舌苔下的小紅點,這是鬱而化火的特徵。同時,因為鬱結,氣機不暢,因此會導致痰濕停留,所以孩子的舌苔很厚,這就是鬱結的表現。

出現這種情況的舌頭,有幾種原因,比如是孩子性格比較敏感導致的,稍微有點事情孩子都有壓力;或者是平時學習壓力比較大;再或者是家庭環境的原因。當然,別的季節孩子也可能會肝氣不舒,但是到了春天,這個問題會被放大。

當然,肝氣不舒的孩子也有別的症狀。

1.口乾、嘴裏苦、臭。寶寶會經常覺得自己的咽喉很乾燥沒有津液,但舌頭一伸出來就能發現,上面還是有很多唾液的,口乾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並不是真的缺水。

還有,如果肝氣不舒鬱結了,膽氣受到影響無法宣降,就會出現膽氣上逆,造成孩子嘴裏發苦,張嘴有酸臭味。

2.胃口差,不愛吃飯。大家都知道這是肝木橫逆剋制了脾土。

3.孩子瘦小、長不高。肝氣不舒主要是情緒的影響,這種情緒是負面的,可能是緊張、壓抑或是難過等等。這會造成肝生髮能力減弱,從而導致孩子生長的能力減少,也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和這個很相近,叫“精神剝奪性矮小”。

經調查顯示,寶寶經常受父母家人的訓斥、打罵,或是家庭氛圍比較暴躁的情況下,神經會處於非常緊張和壓抑的狀態,內分泌被抑制,就會導致發育不良甚至是矮小症。

肝火旺

除了肝氣不舒之外,孩子在春天還容易肝火旺。五臟與自然界的四時相互對應,其中肝與春氣相對應,按照中醫學的“天人相應”理論,孩子在春季容易肝臟功能偏盛,而肝臟功能偏盛在中醫學稱為“肝火”。

五臟與自然界的四時相互對應,其中肝與春氣相對應,按照中醫學的“天人相應”理論,孩子在春季容易肝臟功能偏盛,而肝臟功能偏盛在中醫學稱為“肝火”。

其實,春季確實是人體肝火容易旺的季節,不僅小孩子如此,連成年人也同樣都逃不過“肝火”的“騷擾”。那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肝火旺了呢?

1.當肝火旺時,小兒的舌頭、嘴唇、兩顴偏紅,有的小兒連手掌心都偏紅,脈搏偏快,有口臭,大便乾結。

2.小兒脾胃功能變差,往往易挑食,胃口較差,身體有明顯消瘦的跡象。

3.肝火旺盛時,小兒很愛出汗、怕熱,晚上睡覺時會踢被子、掀衣服,有的小兒甚至把肚子都露出來。

4.肝火旺時,小兒情緒容易激動,脾氣明顯變大,容易生氣,甚至大喊大叫,哭鬧不停,格外不聽話。

要説肝氣不舒和肝火旺的孩子相比有什麼不同,從症狀來看,就能感覺出來,肝氣不舒的孩子比較容易萎靡,而肝火旺的孩子比較“暴躁”。

家長應該怎麼做?

01.營造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圍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於寵愛孩子,也不能説動不動就數落、打罵孩子,要營造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圍,合理正確的親子關係,在家庭環境和日常生活中影響孩子。

而且,家長應當增加一些與孩子的互動,平時周邊的出遊或者假期的旅行,既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還能夠在旅途中教育孩子,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02.保證消化好是前提

孩子的大多數疾病,都是脾胃不和、消化不好、積食引發的。家長要學會每天觀察孩子的消化狀況,判斷是需要助消化,還是健脾胃。

03.緩和去肝火,兼養陰柔肝

不能一看到孩子肝火旺盛,就一直給涼茶清熱去火,喝太多涼茶只會更傷脾胃。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養好脾胃、保證消化的前提下,可以用6克孩兒草泡水喝,連續吃3~5劑。孩兒草可以消小兒食積,清肝火。

平時煮湯可以加一些石斛、麥冬、百合、白芍、沙蔘、玉竹等等,自由搭配,有助於養陰生津,柔肝護肝。

04.保證充足的睡眠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晚睡會影響肝臟的休息和自我調節,肝血柔潤不足會導致肝的相對過盛,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

兒童最好能夠在9點前入睡,如果沒辦法做到,至少要保證在11點前睡覺。睡前1~2個小時內不要進食,夜奶、加餐等習慣,通通要戒掉。

05.肝氣不舒推拿手法

  • 清肝經、補腎經各200次:滋腎養肝
  • 補脾經、揉板門各200次:健脾助運
  • 揉小天心100次:清熱鎮驚
  • 揉膻中100次:寬胸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