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楠楠
從孕育胎寶寶到小寶貝的降生,再從新生兒到嬰幼兒階段,這段時間等待的時間細想起來似乎很漫長,可等到寶媽親身經歷的時候卻又覺得寶寶的成長過程太過迅速。
其實在這或快或慢的過程中,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很大的變化。隨着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吃奶,再到寶寶第一次抓握,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爬行……每一位父母都會為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
但有時寶寶也會出現一些驚人的舉動,比如吃奶時突然愣住、玩耍時突然打撓爸爸媽媽,再比如故意扔東西等等,一時也讓新手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寶寶小小年紀卻愛好“打臉”
初為人母都會有很多喜悦急着與別人分享,可小宵提起寶寶,卻氣不打一處來。小宵自認為是個非常負責任的媽媽,親自帶娃,忙前忙後。
可有一天與寶寶玩耍時,卻被寶寶抓傷了臉,而且不只一次。都説打人不打臉,親兒子不僅會“打”媽媽,還專門往臉上撓,這可把並沒有“得罪”孩子的小宵氣得不知如何是好。
與鄰居王阿姨聊天時才得知,原來小寶寶都會這樣,並非故意,只是寶寶向媽媽表達“愛意”未掌握好“分寸”而已,小宵瞭解後,心中的鬱結才算打開了。
為什麼小嬰兒總愛打媽媽呢?背後的“嬰兒心理”家長需要了解一下
遇到類似情況的媽媽千萬不要懷疑寶寶對你的愛,他們更不是“恩將仇報”,其實這看似糟糕的表現背後卻隱藏着他們對你的“特殊”愛意,那麼你瞭解過嗎?
1)想摸摸你卻沒掌握好分寸
在媽媽與寶寶互動玩耍時,寶寶為了回應媽媽,所以會主動伸出小手,只是由於自己年齡尚小,發育不完善,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力度和方向,才會出現“打”媽媽的現象。
2)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如果説,寶寶的小手是他們保護自己的“工具”,那也不是為了“進擊”,而是為了“防守”。他們往往是出於對周圍環境的緊張,對自己的保護而採取的一種類似於“原始反射”的行為。
3)需求沒滿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媽媽
有時寶寶只是想舉起小手,告訴媽媽自己有需求想要表達,但手眼尚不協調,所以“舉手發言”顯得有些“粗暴”。
4)覺得這是一種遊戲
有些聰明的寶寶在與媽媽的互動中,通過舉手投足的動作觀察媽媽的反應,如打了一下媽媽之後,母親大多會有不一樣的表情狀態,這讓寶寶覺得奇妙又好玩,所以還想嘗試。
想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方法有三
第一種:重複多次用嚴厲的語氣告訴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孩子一旦出現“打”的行為,媽媽要及時阻止,並用嚴厲的語氣,或是假裝生氣的態度回絕孩子,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第二種:嘗試冷處理,並且嘗試轉移其注意力
寶爸寶媽們也可以嘗試着冷處理,即不作回應,或是不再繼續剛才的“遊戲”,或是可以走開一下,或者通過其他“遊戲”轉移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第三種:讓孩子學會用“擊掌”代替“打臉”
寶爸寶媽一旦發現孩子有打人的“苗頭”,儘量快速反應,以“擊掌”回應,阻止寶寶“打臉”的行為,久而久之,寶寶便學會用“擊掌”代替“打臉”了。
【Ainee媽咪有話説:】隱藏在寶寶行為背後的特殊“愛意”,寶爸寶媽們瞭解了嗎?不要小看寶寶的這些小動作,都是他們成長進步的重要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