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7月被外甥踢肚子,小姑子説鬧着玩,老公上去一巴掌我也是
這世上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看一個父母合不合格,就要看他的孩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有的父母無底線的寵着孩子,不管孩子做什麼,他都不管教,孩子做錯了事,他也站在孩子這邊,父母以為自己這麼做就是愛護孩子,殊不知是在變相將孩子推入深淵。
蘇聯女教育家克普普斯卡婭曾説過:“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每一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看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什麼樣的顏色。
熊孩子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不懂事的父母。舒怡就遇到了一個母親失格的熊孩子。
舒怡結婚後從來沒有為婆媳關係頭疼過,婆婆是一個很好的人,明事理知進退,舒怡一嫁過來,她就大方的把管家大權讓給舒怡,大事小事都讓舒怡決定,有時候舒怡忙不過來,她還會主動搭把手,每次舒怡和丈夫明軒發生矛盾,婆婆都是向着舒怡,幫舒怡訓斥明軒。
舒怡曾在網上刷到過一篇文章,説的是一個好婆婆的標準,她一點一點的對照下來,發現婆婆真是世上頂好的婆婆。
丈夫疼婆婆愛,讓所有人頭疼的夫妻問題和婆媳問題,舒怡家都沒有,周圍的好姐妹都十分羨慕舒怡能夠遇到這麼好的婆家,舒怡自己也覺得很幸運。
可是這樣好的婆婆,偏偏養出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小姑子。
小姑子比明軒小兩歲,她的性格和婆婆完全相反,刁蠻潑辣,説話嗓門又大,一個年輕女孩子,説話做事看起來卻像是一個在菜市場叫賣的大媽,她結婚早,幾年前和一個相親認識的公務員結了婚,現在孩子都有四歲了,小姑子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小區買了房子,平時就在那住,偶爾帶着孩子回孃家看看婆婆。
小姑子不喜歡舒怡這個嫂子,她毫不掩飾的把自己的態度寫在臉上,每次見到舒怡都沒有好臉色,舒怡曾經也想和小姑子親近,搞好關係,被小姑子懟了幾次後,她歇了這個念頭,反正不經常來往,她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歡她。
結婚第五年,舒怡懷孕了,婆婆一直盼望舒怡能生個可愛的小孩子給她帶帶,讓她生活沒那麼悶,現在得知舒怡懷孕,最高興的反而是婆婆,天天帶着笑面出去買東西,買回來的都是給孕婦和孩子用的,只有把一個人放在心上,才會想得那麼周全,婆婆的舉動讓舒怡覺得很暖心。
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有一天小姑子突然帶着孩子哭着跑回孃家,抽噎着向婆婆訴苦,説她和丈夫吵架了,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跑回了孃家,現在她不想回去面對丈夫,沒辦法,舒怡只好把小姑子留了下來,把他們母子倆安排在客房住。
舒怡雖然和小姑子關係不太好,和自己的外甥關係還是可以的,以前還經常給外甥買玩具,帶外甥出去玩,舒怡怕外甥住在家裏不自在,就開好電視給他,坐在他身邊陪着看電視。
外甥看着動畫片,突然扭過頭走向舒怡,對舒怡説:“舅媽,你肚子裏是有一個小孩子嗎?”舒怡以為只是小孩子好奇,她摸了摸外甥的頭對他説:“對呀,舅媽肚子裏有一個小生命,以後他長大了也會和你一樣可愛。”
外甥沒有説話,他沉默地看了舒怡的肚子一會兒,突然抬起腿,一腳踢在舒怡的肚子上,踢完後叫了一聲:“踢沙包咯”,説完便跑開了。
這一腳力道太大,舒怡被踢倒在一旁,明軒看見這一幕,急忙趕過來,扶着舒怡問她有沒有事,舒怡痛的説不出話來,明軒急忙把舒怡送往醫院,好在舒怡和肚子裏的孩子都沒什麼問題。
明軒的氣還沒消,回到家後,他把妹妹叫來,把事情的原委都和她説了,質問她:“你怎麼管教孩子的?不知道孕婦不能隨便碰嗎?要是舒怡真出了什麼事,我找你算賬!”
小姑子一臉無所謂的樣子:“現在不是沒出事嘛?他還是小孩子,不懂事,可能看嫂子的肚子大,以為和學校裏的沙包是一樣的吧,不過是小孩子鬧着玩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小姑子這番話讓明軒更加生氣,他狠狠地扇了小姑子一巴掌,把小姑子扇倒在地,小姑子捂着臉,難以置信地看向明軒:“你怎麼敢打我?”明軒學着小姑子的樣子,無所謂的説:“我也是鬧着玩而已”。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現實中有很多家長都不懂得教育之道,每次孩子犯錯後,都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藉口逃避責任,殊不知有一些問題不及時更正,以後可能會釀成大錯。
1.放手不是放縱
有的家長採取放養政策,無論孩子做什麼,他都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不去阻止孩子,覺得插手就是在遏制孩子的天性。
孩子天性好玩,但卻沒有一定的是非觀念,他們的道德體系還沒有建成,對待任何事情都是在探索階段,他們做一些事情並不知道是對是錯,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插手,明確告訴他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總像文中的小姑子一樣,用“孩子還小,不懂事”為藉口,孩子長大後一樣也會不懂事,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麼做是錯的,這時候不加以改正,長大後步入社會,可能會釀成更大的錯誤。
2.家長以身作則,只有自己做好才能起到榜樣作用
鄭淵潔曾説過:“家長自己做出了成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的最好方法,孩子會模仿家長走成功的人生之路”。
教育學中有一個名詞叫示範性,意思是孩子身邊親近的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在孩子眼裏,家長就是最權威的存在,當他們的認知結構還沒完全發展起來的時候,家長做什麼他們都會想要模仿。
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對孩子有着直接的影響,家長粗鄙孩子也會變得粗鄙,家長不愛學習,孩子也會不愛學習,所以做家長要束縛自己的行為,才能去約束孩子。要教育孩子不爆粗口,首先自己要改掉爆粗口的習慣,想要求孩子勤奮好學,自己也要做好榜樣,虛心學習,家長管得住自己,也就不會教出熊孩子了。
3.賞罰分明
從前人們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後來他們發現在棍棒底下成長的孩子,要麼極度叛逆,與父母關係不好,要麼唯唯諾諾,沒有主見。
棍棒教育不管用,人們就開始實行“賞識教育”,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都以誇獎為先,孩子在牆上畫畫,父母不僅不責罵,反而會誇:“畫的真好,你真是當代的小畫家”,這種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也有弊端:孩子只願意聽好話,不願意聽任何批評,心理素質極差。
正如林格所説:“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教育孩子需要賞罰分明,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這個做的好,就要表揚他,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及時懲罰他,讓他認清自己的錯誤。
孩子在“熊”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不及時管教,更正他的行為,以後可能會釀成更大的過錯。
今日話題
遇見熊孩子時,你會怎麼管教?
歡迎來留言,説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