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名中藥老字號企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仁堂)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過硬的產品質量為人所知。然而近日,同仁堂再次引發市場關注,不是因為新產品,而是因為公司董事長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健康界注意到,作為知名老字號中藥企業,同仁堂近年來業績走低,且屢屢被曝產品質量問題。該公司雖已採取多種舉措試圖跨界拓展業務範圍,但眼下其市值除略優於東阿阿膠,已與合稱“中藥四虎”的雲南白藥和片仔癀拉開較大差距。因此,此時換將能否使得同仁堂能爬出業績低谷值得關注。
任期內曾因“問題蜂蜜”事件被處分
健康界就高振坤被調查的具體原因致電同仁堂公關部門,不過同仁堂方面只回應稱,集團的宣傳部門對此事有嚴格規定,暫時不接受任何採訪。
高振坤曾言:“誰砸同仁堂的招牌,我就砸誰的飯碗”。現在看來,貌似他自己就是砸百年老字號招牌的頭號“標兵”。不過就目前看來,首先砸同仁堂招牌的還是高振坤自己,而這也就可能是其本次被查的原因之一。
2018年12月,同仁堂被媒體曝出其委託生產商,在生產蜂蜜時存在大量違規行為,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企業將大量過期、臨近過期的蜂蜜回收回來,企業宣稱“退給蜂農養蜜蜂”。然而媒體發現,回收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回原料庫。
當時,濱海縣市場監管局經調查認定,北京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在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註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對其處以近1409萬元罰款。北京大興食藥局沒收同仁堂蜂業違法所得11.17萬元,其食品經營許可證被吊銷,五年內不得申請。
2019年2月,北京同仁堂官網發佈消息稱,公司配合有關部門及時啓動了對相關責任人員的調查,並作出嚴肅處理。經上級研究決定,給予同仁堂時任董事長高振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同時,當時包括副總中藥師、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等在內的多名人員,也被給予了處分,部分人員提請免職。
至於相關封存的蜂蜜產品,2021年2月,同仁堂發佈公告召回進行報廢處理,共計394.98萬瓶(約合3200噸),賬面金額5058.27萬元。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鄧勇分析稱,“過期蜂蜜”事件已經給同仁堂的管理層敲響了警鐘,包括整個中藥、保健品行業的老總,都要提高合法、合規的意識。
鄧勇認為,像同仁堂這樣的國企品牌,這種無形資產屬於國有資產,不能因為領導跟某些企業或個人存在利益輸送,就到處貼牌,讓國有資產面臨巨大的名譽、聲譽受損的風險,甚至面臨經濟賠償。
老字號品牌透支
“過期蜂蜜”事件後,同仁堂業績一蹶不振,2019年陷入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降的窘境。
根據2019年年報,同仁堂2019年營收132.77億元,同比下滑6.56%;淨利潤9.85億元,同比下滑13.12%。公司產品銷量也差強人意。其兩大類產品:心腦血管類產品銷量2500萬盒,同比下降12.5%;補益類產品銷量1800萬盒,同比下降25.5%。
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營收90.53億元,同比下滑9.09%;淨利潤7.15億元,同比下滑15.89%。
根據2020年半年報年報顯示,同仁堂主要有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業務板塊,其中醫藥工業板塊在今年受到重創,實現營收75.31億元,同比下降10.49%,毛利率48.02%,同比下降3.37個百分點。
據悉,主要原因是同仁堂主要五大中藥系列的產銷量均有所下滑,總產量同比減少30.2%,總銷量下降19%。其中,作為主打產品的六味地黃和金匱腎氣系列總銷量比去年減少25.5%,僅售出1883.1萬盒。
據健康界梳理發現,同仁堂旗下營收前五名的主要品種為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六味地黃系列、金匱腎氣系列,均無專利,非保護品種。
在業績疲乏增長的情況下,四百多年曆史同仁堂玩起了大火的“跨界”,試圖找尋新的業績增長點。
2020年夏季,同仁堂在北京嘗試賣起了咖啡,同仁堂推出新零售子品牌“知嘛健康”,旨在打造橫跨象、食、養、醫四大產品與服務,覆蓋多元化購物休閒場景。
知嘛健康業務負責人俞睿曾表示,知嘛健康將打造大健康生態,將全國同仁堂門店的中醫師和營養師全部接入平台,對用户的身體健康數據進行實時追蹤,提供個性化的最優解決方案,“成為亞健康慢病領域的數據公司”。
“老字號是品質與品牌沉澱的產物,同時也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產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如何更加適應當前的市場變化,抓住新的市場需求,是擺在每個老字號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據此,同仁堂在這道必答題上還推出過藥妝、涼茶、保健酒類,甚至與中藥關聯度並不高的日化和母嬰行業都有過涉足。
根據有關的報道,近20年來,北京同仁堂共開發新產品679個;其中藥品176個,保健食品92個,食品288個,化妝品123個,後三項合計佔新開發產品的74.07%。
不過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並不看好這種創新。他告訴健康界:“在大眾獵奇心理滿足之後,運營難度非常大,並且其很難對同仁堂主業起到輔助作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如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話,對企業不僅沒有實質幫助反而讓進一步加大了經營風險。他認為,只有系統性的創新才能挽救同仁堂。
但這些跨界產品並沒有成為同仁堂的營收主力,屢屢發生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反而容易自砸招牌,造成“品牌透支”。
在史立臣看來,中國很多企業還不具備多元化跨界經營的能力。作為國營企業,就同仁堂的體制機制、產品、團隊的運營能力,以及它的客户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同仁堂為何會掉隊?
再多的跨界,也無法阻止同仁堂在與同行的競爭中掉下隊來。此前在我國的中藥企業中,同仁堂、雲南白藥、東阿阿膠和片仔癀被業內稱之為“中藥四虎”,但在四隻老虎如今已經出現了分化。
截至2021年2月26日下午收盤,在“中藥四虎”中,片仔癀市值1794.81億元,雲南白藥市值1670.97億,同仁堂市值370.3億元,僅領先老四東阿阿膠(最新市值232.05億元),離片仔癀和雲南白藥差了不止一個量級。
為何同仁堂會掉隊?關鍵在於研發。史立臣告訴健康界,同仁堂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是核心品種陷入競爭紅海,如果沒有新的支柱性藥品出現,未來一旦陷入價格戰,營利水平將大幅下滑,在此情境之下,加大研發投入也就成了唯一反超的機會。
根據歷年財報,同仁堂在研發上的投入卻是相當吝嗇的。2016年-2018年,同仁堂研發投入分別為2.02億元、2.19億元、2.34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率分別為1.67%、1.64%、1.65%。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2.41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1.82%,遠低於行業整體水平。
史立臣對同仁堂的研發情況也表示擔憂:“如果大量投入研發,在中藥創新、仿製藥、生物製藥等領域,就不會出現現在這些情況了。”他認為,同仁堂停滯不前也是老牌國企的通病,“國企的身份就確定了它的低運營效率,而且沒有經營壓力導致市場競爭力薄弱。
國內多家醫藥龍頭的經驗都説明,沒有長期、充足的研發投入,很難在藥品研發取得突破。
與同樣是老字號中藥企業的”中藥四虎“中的片仔癀一比,就會發現差距:2020半年報顯示,同仁堂管理費用為6億元,片仔癀為1.30億元;同仁堂銷售費用12.88億元,3.24億元。
而在研發費用方面,剛好反過來。2020半年報顯示,同仁堂研發費用0.43億元,同期片仔癀的研發費用則為5436萬元。
雖然營銷對品牌助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核心還是產品,更加重視研發投入的片仔癀最終的產品競爭力超過同仁堂,也就不意外了。四虎中,絕密配方含金量最高的當屬片仔癀跟雲南白藥,它們的處方與工藝均被列入國家絕密品種。
“與鋭意進取的片仔癀相比,同仁堂顯得有些“老態龍鍾”了。”史立臣認為,同仁堂目前經營遇到了一些問題,雖然並未到虧損的窘境,但如果無法收住下滑的頹勢,危機還將擴大,因此擺在同仁堂面前的壓力,顯而易見。
中藥企業的現代化任重而道遠,未來老字號中藥企業的創新之路也將是我國醫藥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健康界發起的“2021尋找大健康產業創新榜樣”系列活動正在徵集相關創新案例,歡迎提供線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