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母乳餵養下血絲便咋回事?
今天下午上門診,一個媽媽抱着4個月的小寶就診,小朋友曾經混合餵養後發現哭鬧明顯,外院診斷“牛奶蛋白過敏”,建議更換低敏奶粉。後來媽媽聽了我講的課,逐漸恢復了全母乳餵養,孩子一切正常。近期2周,小寶母乳餵養下血絲便。媽媽擔心孩子是母乳過敏了,帶着孩子和奶奶一起找我面診。
經過檢查和化驗,還有小寶奶奶的回答,我們一起發現了孩子母乳餵養後血絲便比較常見的原因。先來聽聽奶奶的回答吧。
孩子的化驗單大致正常,未見明顯過敏證據。小朋友長的白白胖胖的,沒有營養吸收不良情況,孩子奶奶特別細心和智慧,孩子媽媽很善良,她們同意我的拍照和攝像,給我當模特呢。我真喜歡這一家人呀。
母乳餵養下的血絲便真相大白,是肛裂引起,不是過敏。好好護理小屁屁, 繼續餵養母乳吧。
什麼是肛裂
肛門是大便被排出體外的開口,當肛門內壁由於各種原因出現裂口時,我們稱之為“肛裂”。
母乳餵養下肛裂的病因
便秘是小兒肛裂最常見的原因。便秘時孩子的糞塊,尤其是其頭端,會變得乾燥堅硬,當乾結的糞塊通過肛門處時會劃破肛門內壁,繼而導致肛裂。
但是這個小寶是母乳餵養,沒有便秘,為啥會肛裂呢?
小嬰兒和大孩子以及成人腸道是不一樣的。
首先嬰兒的肛門括約肌比較僵硬,而且在排便的時候使勁比較大,就可能因為壓力衝出肛門附近的裂口,打個比方,讓水以很快的速度衝過一個塑料薄膜上的圓孔,也可能看到水把圓孔的邊緣撐破現象,水原本是很柔和的,但只要有一定條件,就會產生衝擊力;
其次母乳中的乳糖比較多,嬰兒乳糖酶不足的時候,就是我們常説的乳糖不耐受時,嬰兒腸道的產氣比較多,排氣的時候也會產生爆破樣的作用,從而撐破肛門出現裂口,所以小嬰兒肛裂非常常見,尤其是腸道發育不完善的早產兒。
所以,肛裂引起的血絲便很常見,卻被很多媽媽甚至醫生誤診為“牛奶蛋白過敏”。
肛裂需要做哪些檢查
醫護人員會輕輕扒開寶寶肛門褶皺以檢查有無肛裂。此外,必要時兒外科醫生會對寶寶進行“直腸指診”,即將手指攝入肛門探查其內情況。如果寶寶不是肛裂或者在肛裂癒合後依然出血,醫生就會安排結腸鏡等其他檢查以查明出血的原因。
肛裂如何治療
可以借用一些輕瀉藥或者大便軟化劑輔助寶寶排便,比如自制的蜂蜜栓,還有開塞露、乳果糖等,同時,最好能夠堅持坐浴。坐浴是指在5-10cm深的温水中浸泡肛門,每日2-3次,一次10-20分鐘。注意不要在水中加入肥皂、沐浴液等東西,使用清水即可。坐浴結束之後可以外塗紅黴素眼藥膏或者百多邦藥膏,起到局部消毒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此外,擦拭肛門時一定要輕柔,避免進一步刺激肛門粘膜和括約肌。
肛裂常會復發
肛裂可能反覆出現。裂口的慢性炎症會刺激周圍肉芽組織增生,久而久之可能會在寶寶肛門處看到一個向外突出的“小肉贅”。一定要找兒外科醫生就診。
、
怎樣才能避免肛裂
首先,堅持母乳餵養,其次如果出現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輔食添加不順利、便秘誘發肛裂等,一定要找專業醫生就診,規範治療,指導合理餵養。
提醒寶爸寶媽們,肛裂是導致嬰兒大便帶血的常見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當出現大便帶血的時候一定及時到醫院就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