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受着高温炙烤,你卻告訴我秋天已來!今天開始,宜早卧早起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路晨雯 王婷  

8月7日就是立秋了, 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浙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敏春主任中醫師表示,中醫講究節氣養生, 從起居、運動、飲食等幾方面都需要注意。

起居

立秋之後,宜早卧早起,因為“早卧”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因此,一般立秋過後以晚10點入睡,早晨6點起牀為宜,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

運動

立秋節氣過後可逐漸增加運動量,選擇如游泳、健身操、慢跑、武術及各種球類運動等,從而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和腦的血液供應。但由於此時白天天氣仍比較炎熱,因此要注意避暑,不要在烈日下或特別炎熱的地方運動。不要過於劇烈運動、大量出汗,避免傷及陽氣和損傷筋骨。運動時要注意做好防護,避免中暑、脱水。

立秋節氣之後早晚寒涼,變冷的空氣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老年人或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腦血管病患者在秋季並不宜過早晨練,待氣温適宜後再行活動。

我還受着高温炙烤,你卻告訴我秋天已來!今天開始,宜早卧早起
視覺中國供圖

飲食

立秋之後氣候逐漸乾燥,但白天氣温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秋季也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進補應選用 “防燥不膩” 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此外,經過苦夏的煎熬,有“入夏無病三分虛”的説法,這時人們脾胃普遍較弱,養生要注意調理脾胃,多食用清熱、利濕、健脾的食品,使體內的積存濕熱排出,以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也為冬季養生做好準備。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扁豆、栗子、大棗、牛肉等。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而肺在五行中屬金,與秋一樣,故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滋陰潤肺的食物有梨、銀耳、百合、蜂蜜、豆漿、冰糖、木耳等。在此也推薦幾個藥膳供大家選擇:

沙蔘玉竹老鴨湯 

材料:老鴨、玉竹、沙蔘、雞粉、鹽

做法:1.準備好以上所有食材,將老鴨洗淨切塊汆水,玉竹、沙蔘洗乾淨;2.將汆水後的鴨塊和玉竹、沙蔘一起 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3.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4.加入適量雞粉、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去除虛熱

山藥百合大棗粥

材料:大米適量,山藥90克,百合40克, 大棗15枚, 薏苡仁30克

做法:將以上材料處理好一起煮粥

功效:滋陰養胃、清熱潤燥

我還受着高温炙烤,你卻告訴我秋天已來!今天開始,宜早卧早起
夏秋之交,養生試試祛濕茶包 

這段時間許多人都會有倦怠乏力、肢體困重、口粘、口臭、口甜、大便粘滯等不適感,來醫院就診時常會説:“醫生,我濕氣重”。

中醫理論中,凡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外邪,稱為濕邪。濕為長夏主氣,也就是農曆六月,夏秋之交之際,雨水豐厚,天氣炎熱,濕氣蒸騰。所以在夏天,人們容易受濕邪所困。而濕邪容易困脾,故在感受濕邪之時,人們經常會感到胃口不佳、頭昏身重、乏力、腹脹、大便粘膩不暢等症狀,也會有舌淡胖邊見齒痕、脈濡等體徵的出現。 

此外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愛吃甜品、夜宵,喜酒水、飲料等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容易“生濕”;還有經常使用空調,使得原本夏季應該汗出濕去的這一自然過程被打亂,所以“濕重”的人羣比以往更多了。故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一些新鮮蔬菜、三餐規律。在夏季也不能總是待在空調房中,而應在清晨或傍晚天氣不那麼炎熱的時候適當户外活動,減少空調的使用或者開空調時室温不宜過低,順應自然,夏季還是應該適當出出汗。

浙江醫院中醫內科根據多年臨牀經驗及現代人羣體質特點,針對濕氣重的人羣,精選薏苡仁、砂仁、佩蘭等優質中藥材,特製祛濕茶包,有助於健脾化濕、利水消腫,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前來諮詢。

祛濕茶包

功效:健脾化濕,利水消腫。適用於濕濁藴結人羣,症見倦怠乏力、肢體困重、口粘、口臭、口甜、大便粘滯等。

用法:口服,每日1包,開水反覆泡服或煎湯代茶飲

禁忌症:孕期、哺乳期婦女慎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還受着高温炙烤,你卻告訴我秋天已來!今天開始,宜早卧早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