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40要上英文培訓班。
早上6:30鬧鐘準時響起;
6:40我睜開困頓的雙眼;
6:45開始叫醒兩個大寶;
7:00我和大寶們均睡眼惺忪的坐在餐桌前面,相顧無言,默默吃飯;
7:25各自穿衣、穿鞋,他們背書包,我拎挎包,依舊沉默,準備出發;
7:45來到培訓班教室。
8:50第一節下課,兩個寶兒似乎才算真正鮮活起來,嘰嘰喳喳圍到我身邊。
這個假期有一週左右的早上我們都要如此……
眼瞅着到了年底了,
就連明星們都歇了工,輾轉在各處的頒獎現場,為自己的一年做總結。
閨蜜卻忽然有了“邪”勁兒,
張羅着聯繫了N家房介公司,
準備賣房、買房。
一天奔波在城市的東南西北,
鐵了心要賣了現有的大三居住房,
買,心心念念嚮往着的學區房。
視頻中,她凍得紅撲撲的臉上,
充滿了豪邁與憂思兩種情感,
奇怪,並不衝突。
“寶貝已經4歲了,
我也想讓他快樂地成長,
但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
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
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
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
沒有辦法,人活一世,就是兩個字:
折騰!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好一個“折騰不止”,
道不盡為人父母的憂思憂慮,
説不盡為了子女的不折不撓。
有權威數據顯示:
超過80%的媽媽認同——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當問到“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
“健康”(提及率達到34%)和“快樂”(提及率達到23%)成為高頻詞。
但“健康”和“快樂”並不能取代育兒觀念中的競爭意識。
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何為“起跑線”的起點?
43%的媽媽表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始於十月懷胎;
25%的媽媽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在0~3歲,孩子進幼兒園之前;
24%的媽媽認為,應該設在3~6歲,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和讀小學之前;
只有8%左右的媽媽認為,孩子的起跑線可以設定在小學入學以後。
綜合所有媽媽的選擇,
孩子競爭起跑線的平均值在寶寶出生後的第18個月。
看了數據的我,一個頭三個大,
看了數據的你,有何想法?
除了天才,
沒有人能夠輕輕鬆鬆成功。
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難免就要利用更多的閒暇時光去努力。
矛盾因此產生。
孩子的快樂大多不是源自於學習,
而學習帶來的快樂往往彰顯在若干年後。
那麼這些還沒有品嚐到“快樂”的基礎學習年代,
對孩子、對家長,何嘗不是一種“殊途同歸”的煎熬?
父母從來都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一方面渴望父慈子孝,膝下言歡的場景,
一方面又幻想孩子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一天;
一方面嘴説着孩子大了要獨立自主,
一方面又心不由已的想要為孩子規劃好“最佳”人生路。
孩子的成長從來都在“彷彿漫漫長”與“似乎一瞬間”中變幻:
明明昨天還是那個事事都要依賴你的小孩子,
忽然就變成了這個個子比你高、思想卻與你不同的娘、小夥子;
彷彿自己還有諸多的教誨和擔心沒來得及唸叨,
還覺得未盡為人父母該盡的全部職責;
但孩子已經不需要我們,亟不可待的展翅高飛,甚至變得有些陌生。
育兒路上,
一千個家庭就會有一千種家庭的問題。
但是父母與子女,
似乎都逃不開這一遭:
父母的殷切的期望到最後都變成了對孩子急躁的埋怨;
父母付出的心血到頭來都變成了孩子叛逆的理由。
也許,孩子並不是不爭氣,不努力,
只是他在越來越多的希望中,
似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無法再做回那個單純、愛笑的天使。
父母所謂的智慧和經驗已經無法贏得孩子欽佩的目光,
父母也越來越找不到和孩子的共同樂趣和共同語言。
甚至當父母唸叨着一些事情的時候,
最終發現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而孩子早就開啓了自動屏蔽模式。
這既是成長的代價,
也是一代一代的輪迴,
同時在印證着這個真理:
父母和子女,
終將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作為伴隨孩子不斷成長的父母,
往往都是矛盾着的:
我們會驚歎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和懂事,
也會羨慕別人家孩子的成功和不凡。
但午夜夢迴再仔細想想,
又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也真的不錯:
即便不能成為人中龍鳳,
但可以守在自己的身邊是種相偎相依的牽絆;
經歷着共同的酸甜苦辣,便是最大的慰藉。
沒有辦法,為人父母就是這樣充滿矛盾的。
孩子小的時候,
誰不曾大言不慚:
養你到18歲成人,我就完成了養育的使命;
老子我要瀟灑放手快意人生,
小子你要自力更生奮鬥不息。
但事到臨頭,
孩子的學位、工作、房子、車子、婚嫁、孩子的孩子,
樣樣都是挑戰,
為人父母的你,真的能夠做到不聞不問、不管不顧?
唯一的變化,
是當孩子成了父母,終於開始理解自己的父母,
親情開始回温。
這時才真正明白,
原來親子間漸行漸遠的旅程,
不是交叉線,
而是圓!
有共同起點開始,
自共同終點結束。
圓滿的一生是
一場希望的開始,
也是一次得體的告別!
最終的最終,
依舊用數據在説話:
38%的媽媽讓孩子在18個月前開始識字;
52%的媽媽讓孩子在2歲之前開始識字;
100%的媽媽讓孩子6歲前開始識字。
孩子的平均識字量:
3歲為122個,
4歲為239個,
5歲為461個,
6歲達到750個。
750個漢字的識字量,
相當於孩子在上小學前,
已經把一年級教科書上的生字全部預習了一遍。
在孩子0~6歲階段,家庭月均育兒支出約佔家庭總收入的20%以上;
無論經濟狀況如何,
近80%的3歲以下孩子媽媽肯定不會縮減孩子的基本養育費用,
3~6歲孩子的媽媽會縮減一些玩具和衣服,
但不會減少自認為必須付出的興趣班的費用。
你家是否如此?
育兒路上,
你是否也在矛盾重重呢?
看到此文結尾,
你是否又有了一些釋然和淡定呢?
共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