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的飲食 讓你吃出健康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健康

  目錄:

  第一章:科學蒸出米飯的健康營養來

  第二章:正確洗菜是用鹽水泡着洗

  第三章:科學養生的獨門秘籍

  編者按:我們都知道米飯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有的,但是你會正確蒸米飯和洗菜嗎?怎麼樣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它們的營養價值呢?下面,讓我們來告訴你吧!

  科學蒸出米飯的健康營養來

  米飯,一般都是淘米後放冷水再燒開,這已是司空見慣的飲食習慣了,那麼現在營養學家告訴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用開水來煮飯。

  米里含有維生素和無機鹽,這兩樣東西就特別容易溶於水。

  要是像您淘米時間這麼長--都五分鐘了,還這麼使勁搓洗米,米的表層營養全都丟失啦!而米的營養還主要就在表層呢。

  在生活中您是如何蒸飯煮飯的呢?

  我們所見到的,一般都是淘米後放冷水再燒開,這已是司空見慣的飲食習慣了,那麼現在營養學家告訴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用開水來煮飯。

  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由於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只有水温在60℃以上,澱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

  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温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温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温加熱而受到破壞。

  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糖類的代謝。

  如果缺乏它,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疲勞、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肌肉痠痛、腳氣病、浮腫、心律紊亂、頑固性失眠等症狀。

  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

  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氣揮發了,就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

  中國自古以來確信五穀為養的原則,現代營養科學也證實,只有吃足夠多的複雜碳水化合物,才能維持長期的健康。

  對於中國人來説,米飯,就是複雜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它不僅要為人體提供營養,也要為人體養身防病做出貢獻。

  國內外很多調查都發現,吃糧食的總量和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呈反比;但香港有調查發現,吃白米飯的量和糖尿病的風險有正相關。

  美國的一些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可見,如果不能明智地吃米,有可能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米里含有維生素和無機鹽,這兩樣東西就特別容易溶於水。要是像您淘米時間這麼長--都五分鐘了,還這麼使勁搓洗米,米的表層營養全都丟失啦!

  而米的營養還主要就在表層呢。簡單地説吧,您要想保住米的營養,淘米的時候就要記住:不用流水和熱水淘米,不使勁搓和攪和米,不用水泡着米,淘的時候少用水。

  然後該煮米了。您別急,煮也有説道兒:淘完米得馬上下鍋煮,米泡時間長了,米里有一種叫核黃素的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損失,蛋白質、脂肪什麼的也多多少少跟着損失。所以您現在就趕快下鍋煮吧。

  正確洗菜是用鹽水泡着洗

  你會洗菜嗎?也許你認為洗菜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有人洗菜時,喜歡先切成塊再洗,以為洗得更乾淨,但營養師説這是不科學的。那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洗菜呢?一起來看看五種正確的洗菜法,讓營養最大化。

  在家做飯,看起來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過程中的很多誤區,讓我的身體受害不淺。

  有人洗菜時,喜歡先切成塊再洗,以為洗得更乾淨,但營養師説這是不科學的。

  蔬菜切碎後與水的直接接觸面積增大很多倍,會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部分礦物質以及一些能溶於水的糖類會溶解在水裏而流失。

  同時蔬菜切碎後,還會增大被蔬菜表面細菌污染的機會,留下健康隱患。

  因此蔬菜不能先切後洗,而應該先洗後切。

  淡鹽水浸泡:

  一般蔬菜先用清水至少衝洗3至6遍,然後泡入淡鹽水中浸泡1小時,再用清水沖洗1遍。對包心類蔬菜,可先切開,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以清除殘留農藥。

  鹼洗:

  先在水中放上一小撮鹼粉、碳酸鈉,攪勻後再放入蔬菜,浸泡5至6分鐘,再用清水漂洗乾淨。

  也可用小蘇打代替,但要適當延長浸泡時間到15分鐘左右。

  用開水泡燙:

  在做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時,下鍋前最好先用開水燙一下,可清除90%的殘留農藥。

  用日照消毒:

  陽光照射蔬菜會使蔬菜中部分殘留農藥被分解、破壞。據測定,蔬菜、水果在陽光下照射5分鐘,有機氯、有機汞農藥的殘留量會減少60%。

  方便貯藏的蔬菜,應在室温下放兩天左右,殘留化學農藥平均消失率為5%。

  用淘米水洗:

  淘米水屬於酸性,有機磷農藥遇酸性物質就會失去毒性。

  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用清水洗乾淨,就能使蔬菜殘留的農藥成分減少。

  科學養生的獨門秘籍

  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酸、甜、苦、辣、鹹,各不相同。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

  甜:中醫認為,甜入脾。食甜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

  苦:古有良藥苦口之説。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療水腫病。

  辣:中醫認為,辣入肺。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秘、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

  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入腎”,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

  結語:看了以上的文章你學會了如何正確的洗菜,如何才能蒸出米飯的營養了嗎?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就要多多留意這些生活中的瑣碎的小細節哦,這樣才能讓我們吃出健康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