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玩後學”的新模式值得提倡嗎?作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近日有一個熱搜很有意思“飛機上所有孩子都在補作業”。新聞是這樣的:國慶假期結束,某趟新疆吐魯番飛往廣州的航班上,幾乎所有學齡兒童都在寫作業。原本恐懼節後上班的乘客,看到孩子們補作業的精氣神,一下子也充滿幹勁了。很多網友表示現在“飛機上補作業”“火車上補作業”的現象太常見了,不僅是揹着小書包的孩子,連一些大學生也會在返程途中補作業。一些家長認為,好不容易放假,就應該讓孩子先玩夠了再寫作業,支持臨返程再寫作業“先玩後學”的模式。也有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一回家就忙作業太辛苦了,要把快樂童年還給孩子,“先玩後學”的模式早就應該實行了。但是,這種新思維真的正確嗎?

“先玩後學”的新模式值得提倡嗎?作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寫完作業再玩”這句話幾乎伴隨着很多人的成長。家長們從前也是貪玩的小孩子,也會把作業都堆到最後,甚至有的時候要到課代表開始收作業了才奮筆疾書。想想那時候補作業可真是心驚膽戰啊!但是剛放假,對於孩子來説的確難以安心學習,總想着玩。於是現在很多家長也會放縱孩子先玩再學。可是這種讓孩子先放鬆的方式,其實是不對的。

首先,老師們留的課後作業一般來説是有計劃有安排的,是和近期所學緊密聯繫的。及時完成作業有助於學生鞏固知識,加強記憶。

“先玩後學”的新模式值得提倡嗎?作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其次,及時完成作業也能幫助孩子養成“不拖沓”“勤奮學習”的習慣。越小的孩子越該重視這一點。否則拖作業的小毛病被慣出來之後,就會出現不寫作業的情況,甚至會去抄作業,養成投機取巧的壞習慣。

課後作業看似是老師們留的小任務,其實也密切關係着孩子們的成長。家長對作業的態度更會影響孩子對作業的態度,因此,家長們也應該對小小的作業重視起來。

比如,引導孩子制定作業規劃,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適時的督促孩子完成作業,而不是長時間“盯班”式的監視;在孩子做完所有作業之後集中幫助檢查,而不是孩子提出一個問題就幫助其解決一個問題,更要學會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在教育孩子這件大事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先玩後學”的新模式值得提倡嗎?作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寫作業原本是一件小事,卻貫徹了人的半輩子。從進入幼兒園到步入大學校園開始,十幾年的“求學路”上孩子將面臨各種各樣的作業。如果不從一開始就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可以説是後患無窮。“今天鴿十道算術題,明天就可能鴿一篇畢業論文!”回憶一下我們上學時期成績較差的同學,很多人不也是寫作業拖沓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7 字。

轉載請註明: “先玩後學”的新模式值得提倡嗎?作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