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但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引導可以塑造孩子好的品質成為孩子內在的一部分,成為他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陪他走完一生。
為了教育孩子,許多父母孜孜以求地看書、聽課、學習....但道理都懂,實踐起來真的太難了!做一個成長型父母,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
1、允許孩子犯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父母的內心深處都住着一個完美小孩,試圖照着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生命都不是完美的,當我們要求孩子完美的時候,我們是否看過自己是不是完美呢?
“犯錯”對孩子來説,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因為孩子犯錯,就對他進行全盤否定,甚至人身攻擊,不但無法幫助孩子積極完善自我;還會讓他產生“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感,甚至放棄再做任何嘗試。
積極的應對,事情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經常與孩子練習“我可以改正”的思維模型,孩子對待犯錯這件事,態度會越來越正向,並且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從錯誤中也能有所學習和收穫。
2、不給孩子貼標籤,引導孩子正向積極表達
給孩子貼標籤,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乃至學校教育中都太普遍了。我們小時候就被父母老師貼標籤,等我們成為父母,很不幸,我們完整的繼承了上輩的做法,繼續給孩子貼標籤,並且都是負面標籤,諸如:“你怎麼這麼笨”、“你真的太懶了”、“要你有什麼用,啥也不會幹”……
父母和孩子説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有魔力的咒語。你跟孩子怎麼説話,決定着他會變成什麼人。
不要給孩子負面標籤,同時也不要總拿孩子與別的孩子作比較。在育兒過程中,父母應該相信孩子,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賞識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積極暗示,這樣,孩子就能一直向着你所希望的好的方向發展。
3、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和學習
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這應該是中國千千萬萬家庭的典型場景,也是父母和孩子鬥智鬥勇的超級大戲。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孩子在玩中會主動學習知識和規則,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
如果父母可以以開放的心態和方式陪着孩子“玩”,孩子腦袋裏就會形成更豐富的認知地圖。
作為父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正向和積極的影響。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因此,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