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中醫的養生秘密,藏在9句順口溜裏,記下來,一定用得上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健康

古代名醫大家,孫思邈101歲、孟詵92歲,王冰94歲、萬全97歲.....今世國醫大師健在者,鄧鐵濤101歲、李輔仁99歲、李克光95歲、張琪95歲......
當然,列舉的這些人,你可能都不認識╮(╯▽╰)╭
沒關係,只是想跟你們闡明一件事:這些高壽的中醫大家們都很!會!養!生!
而他們養生的秘訣,就藏在這幾句順口溜裏~不信?悄咪咪看過來(絕密寶典,拒絕外傳~)
頭部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於頭部。
日常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針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
“健康從頭開始”,勤梳頭是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便易行的方法。
腳底為第二心臟,常搓湧泉益健康
中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着密切的聯繫,並且,腳上佈滿了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區。
但由於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濕邪氣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説,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做法:日常按摩腳底,揉搓湧泉穴,左右來回各100次。
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滋腎清熱,引火下行,能有效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尤其在温浴後搓湧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嚥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古人將唾液喻為“金精玉液”,日常漱津嚥唾是古代非常倡導的一種強身方法。
具體為:平心靜氣,以舌舔上齶,或將舌伸到上頜牙齒外側,上下攪動,然後伸向裏側,再上下左右攪動,古人稱其為“赤龍攪天池”,待到唾液滿口時,再分數次把津液緩緩嚥下。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精華,常嚥唾液能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
日撮穀道一百遍,治病療疾又延年
穀道,又稱肛門。撮即上提收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動作。
具體方法: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鬆。每次肛門放鬆、緊縮50次,早晚各一次,合計一百次。若能採取胸膝卧位(雙膝跪姿,胸部貼牀,抬高臀部)做好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
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穀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應時常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和脱肛有特別療效。
朝暮叩齒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覆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養生法。
具體方法:排除雜念,思想放鬆,口唇輕閉,然後上下牙齒相互輕輕叩擊,先叩擊臼齒50下、次叩門牙50下,再錯牙叩犬齒50下。所有的牙都要接觸,用力不可過大,防止咬舌,每日早晚各作1次。
中醫認為,經常叩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使局部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隨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
具體方法: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相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立、卧均可。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即可以調整脾胃、通和氣血、增補神元、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症。
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身體
扯拉、按摩、搓揉、點捏耳朵,實際上就是對雙耳進行各種形式的物理刺激。
以“鳴天鼓”為例:兩手掌捂住兩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用兩手中間的三指輕輕叩擊後腦部24次,然後兩手掌連續開合10次。
中醫認為,耳為腎之上外竅,常按摩耳朵,可增強耳部氣血流通,活躍腎臟元氣,強壯身體,抗衰老,助長壽。
消疲健美伸懶腰,血運暢通最為高
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鬆弛脊柱的自我鍛鍊。
具體方法:身體放鬆,將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於頭頂,腳尖交替伸直和往上鈎。四肢伸展的同時,向左右轉體,大約持續30秒鐘。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經常伸懶腰既可以伸展身體,擴張胸腔,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氧氣供應量,同時又能疏通身體經絡,增強臟腑功能。
安心靜坐延年壽,調身調息加調神
醫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二者緊密相連。
凡情緒樂觀之人,可使其內臟功能健康運轉,增強對外來病邪的抵抗,同時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方可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