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藜蒿沒了土腥味,水芹菜頗合市民口味,俏銷野菜其實是“家養的”

野藜蒿沒了土腥味,水芹菜頗合市民口味,俏銷野菜其實是“家養的”

蔡甸藜蒿大棚。長江日報記者潘璐 攝

春天來了,菜青草綠,各種野菜冒頭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武漢菜市場,不少市民表示,野菜獨特的香氣和時令新鮮的感覺,是普通菜品無法給予的。“其實市民想嚐到更安全的野菜,推薦就在菜市場、超市購買。現在不少野菜都是種植的,口感更好,食用更安全。”武漢市農科院正高職農藝師葉安華告訴記者。

市民消費熱情高

記者在後湖一家菜市場看到,藜蒿正俏銷,價格在8元一斤左右。菜攤主張老闆説:“過年前,藜蒿賣到快30元一斤,那時候來買的人也不少。現在春天氣温升起來了,藜蒿價格跌得快,銷得更好。”至於野藜蒿,張老闆表示以前有人去江邊挖了,送一點到菜場賣或者自己在菜場賣,現在基本沒有了。“野藜蒿沒有那麼嫩,口感其實還是家養的更好。”

劉小姐是野菜愛好者,以前買野菜靠自己去菜市場碰運氣,現在方便多了,買菜APP或者一些超市都有賣的,動動手指就能吃到。“現在很多東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只有野菜還是春天的限定款。獨有的香氣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時令菜才是健康養生的。”

市面野菜多為種植

市面上銷售的野菜,到底是純正野生還是種植的?記者從各新城區多方瞭解到,大部分野菜都是種植的,種植面積根據市場需求來定,有的品種種植面積大,有的品種種植面積小。

在武漢市蔡甸區,侏儒、永安、消泗等地都種植了藜蒿。據蔡甸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從20年前開始了藜蒿的種植,如今面積發展到3萬餘畝。武漢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敏告訴記者,合作社種植藜蒿12年,目前種植了200畝地。“我們種植的是來自雲南的品種白蒿,比較長,比較嫩,現在都是基地自己育種了,選擇更長更嫩更粗商品性好的藜蒿留種。”王敏説,如果藜蒿水肥管理好,能平均收三茬,一共能收6000斤。過年前批發價高,能批到10—13元一斤,現在批發價在3元左右,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武漢市農業服務指導中心蔬菜專家介紹,適宜的温度、土壤、水分,能保證藜蒿的大規模種植,且口感具有嫩、香、脆的特色。目前武漢種植的是經過了四代品種改良之後的,沒有了野藜蒿的土腥味,還延長了採收時間,不僅僅是春天採收,利用設施種植,從9月到4月初都可以採。“3月的藜蒿口感最好,目前10℃至20℃的温度最適合它的生長,獨特的香味這時候最濃郁。”目前蔡甸區還大力推廣“藜蒿+西甜瓜”的輪作模式,秋冬種藜蒿春夏種西甜瓜,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境條件,讓土地一年四季處於高效種植狀態中。

彭先生在武漢市江夏區種植了13畝的紫背天葵和田七,已經種了10年時間。“這菜應該不叫野菜了,是特色菜。我這邊主要做批發,送白沙洲的幾個固定檔口。特色菜種植的人少,需求量相對穩定,主要是酒店。近幾年人們更加註重健康養生,加上賣菜APP的流行,紫背天葵和田七也有了一定的零售市場。今年我們還種了紫蘇,希望這些特色菜成為更多消費者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當然,野菜種植也不是那麼好種的。新洲區綠科達農業公司今年聽説地菜效益好,就試種了一些。結果撒種太密,地菜長不大,沒有商品性,根本賣不出去。看來這個真要種,還是得去學習一下。”

野菜種植不難市場培育難

野菜如何變種植,到底難不難,記者採訪了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農藝師葉安華。葉安華帶記者去看了他的水芹菜大棚。“水芹菜就是池塘邊的野菜,春天正當時。大部分野菜的賞味期都很短,從3月到4月清明。目前像藜蒿這樣大面積種植的野菜不多。近年很火很貴的香椿,我瞭解到雲南四川目前有大規模種植的。”

在葉安華看來,野菜推廣主要是受限於市場的消費量。“我們種水芹,為了市場推廣,研究人員自己去農家菜館跑銷售,慢慢地這菜才開始有了市場,但市場需求依舊不大。人們有一個消費習慣。江浙人吃馬蘭頭,武漢人吃藜蒿,其他品種一般還是走專供酒店的‘特菜市場’。”

以水芹菜為例,葉安華表示,它依舊是野菜。“很難雜交,我們會選擇商品性好、外觀好的品種育種。目前我們在武漢市一些水產養殖户那裏推廣,用浮船來種,好採收,種出來的水芹稈子白,脆嫩,更適合武漢人的消費習慣。”

至於種植野菜和純天然野菜口味上的區別,葉安華説一般種植的野菜,特殊的香味淡一點,但更適合大眾的口感。

(長江日報記者潘璐 劉功虎 通訊員周小平 李德超 周爭明)

【編輯:鄭曉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5 字。

轉載請註明: 野藜蒿沒了土腥味,水芹菜頗合市民口味,俏銷野菜其實是“家養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