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孫子被姥姥區別對待,姥姥説出理由後,女兒發飆:再也不來了
孩子是媽媽的寶,可不見得是姥姥的寶,特別是家有孫子的老人,能否在孫子和外孫面前做到一碗水端平,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和諧。
王女士平時工作忙,孩子一放假就成了麻煩事,婆家在外地,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隔三差五的把兒子送往孃家,對姥姥帶娃王女士還是比較放心了。可王女士弟弟有寶寶後,王女士這種放心變成了不安。
和母親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沒做錯,用母親的話來説就是,外孫是狗,吃完就走,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也是外姓人,疼了也白疼,孩子長大後也不見得會念老人的好。而孫子就不一樣了,孫子延續香火傳孫接代,總歸還是自家人,自然還是要疼孫子多一點。
老一輩人都認為只有孫子才能延續香火,而生個女兒早晚都要嫁人,早晚都是婆家的人,嫁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更別提養老送終了。所以對女兒再好也沒用,自然對外孫也不會看重。
老人能有這種想法,除了封建老舊思想的影響外,女兒也有做得不到位之處,就好比王女士的例子,把孃家當成了孩子的收容站,老人難免會有意見。受老舊思想影響,老人本就對女兒就偏見,那麼女兒更要多孝順老人,閒暇之餘多花時間陪陪老人,讓老人明白,養老不光靠兒子,女兒一樣可以做的很好,用實際心動給老人吃一顆定心丸,老人的思想該能有所改觀。
外孫姓氏不同,不是自家的香火,將來不會是一家人,這種對嫁人膚淺的定義是很多老人常犯的通病。姓氏只是一個代號一個名稱而已,真正的感情必須靠這些頭銜來維繫麼?即便是姓氏不同也改變不了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血脈。
説到底,感情的維繫血緣關係是根本,姓氏區別這種形式,我們大可忽略,外孫同樣傳承着老人的血脈,一樣可以延續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