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黃心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簡稱“中山三院”)發佈了慢性鼻竇炎人工智能病理診斷系統,系統能夠快速生成慢性鼻竇炎人工智能病理診斷報告,基於該系統的人工智能醫生能夠進行慢性鼻竇炎炎症精準分型,助力實現精準診療。
會議現場。中山三院供圖
據介紹,慢性鼻竇炎是累及鼻腔和鼻竇黏膜的高度異質性疾病,20%的患者合併鼻息肉,稱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簡稱“鼻息肉”),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之一,在中國,慢性鼻竇炎患病率約為8%,患者人數高達1億。由於鼻息肉存在不同的亞型,而不同亞型的鼻息肉治療方式和預後差異巨大,對鼻息肉進行精準的分類並進行個體化治療是突破當前鼻息肉療效瓶頸的主要思路之一。
中山三院副院長楊欽泰表示,“臨牀上亟待一種能夠準確、並快速進行病理分型的新手段,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全球共享的雲平台,人工智能是最佳選擇。”中山三院發揮多個學科羣的優勢,整合醫療資源,開發了慢性鼻竇炎人工智能病理診斷系統,並針對不同條件和需求開發了“全片平台版”和“單視野家庭版”。
“全片平台版”主要面向三級醫院,屬於5G支持的高通量掃描分析的精準診斷設備,中山三院人工智能團隊在3年內研發了不同版本,分別從單種炎症細胞層面、複合炎症細胞層面和分子層面進行迭代,實現鼻息肉病理類型的精準分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病理全片數字化圖像技術開發,實現快速、準確、全面地診斷慢性鼻竇炎亞型。相關研究成果在免疫學頂級雜誌《JACI》、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和《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等高水平期刊發表,並獲批三項發明專利。
會議現場。中山三院供圖
楊欽泰説,由於基層條件限制,中山三院開發了針對基層醫院的“單視野家庭版”鼻息肉智能顯微鏡判讀系統,其主要特點是不受全片數字掃描儀和5G網絡的限制,對設備要求低,能夠在本地顯微鏡系統數秒內高效輔助診斷慢性鼻竇炎炎症內在型。目前,針對基層醫院鼻息肉智能顯微鏡判讀系統已經研發測試完畢,與高年資病理科醫生比較,準確性已經超過90%,有助於慢性鼻竇炎內在型精準診斷和後續個體化用藥治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