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身心放鬆愉悦,還可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小劉總是抱怨孩子太粘人,不僅白天像只小猴子一樣,喜歡時不時的掛在媽媽的身上,到了晚上睡覺時,孩子更是對小劉寸步不離,幾乎要粘到媽媽身上。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而且,每天晚上入睡都要緊貼着媽媽,還要用小手摸着媽媽的胸入睡,不然就很難入睡,甚至還會哭鬧。其實很多的媽媽都反應自己的娃也存在和小劉家孩子一樣的情況,讓媽媽們很是着急,又不知所措。然而,孩子的這一舉動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有力證明,需要媽媽們引起注意。

擁有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安穩的入睡,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變得堅強樂觀。而很多孩子不管是受到外界因素,還是父母撫養過程中形成的原因,以及自身性格導致,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並且,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後,不僅睡覺不安穩,還會膽小,不敢與人主動交流,怕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

一、摸媽媽胸睡覺,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斷奶晚,導致孩子形成了習慣

現在都提倡母乳餵養,而且,很多的媽媽都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母乳餵養的時間延長。當孩子超過一週歲,倘若媽媽還沒有給孩子斷奶,這時孩子就會形成對母乳的依賴感。並且,會有意識的去主動尋找,掀起媽媽的衣服。這就是孩子已經有了主動吃奶的意識,當孩子的這種意識一旦形成,不僅不利於斷奶,還會讓孩子養成對母乳的依賴感,即使吃不到奶,也會喜歡用手去觸摸來尋找安全感。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2、心理害怕恐懼

有很多的孩子在斷奶後,都會需要一段時間去慢慢的適應環境,慢慢接受沒有母乳的日子。在這個階段孩子就會容易產生恐懼,害怕。還有一些上學比較早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恐懼感和沒有安全感的情況。當孩子內心一旦產生恐懼和害怕後,就會下意識的去找媽媽,並在潛意識當中去撫摸媽媽來找到安放自己恐懼和害怕的地方,讓內心平靜下來。

3、對媽媽的過度依戀

可以説大多數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對媽媽有着很強烈的依戀感。這也正是很多孩子不喜歡上學的原因,就是害怕與媽媽分開。當孩子放學後,見到媽媽後,就會更加對媽媽依戀。即使晚上睡覺挨着媽媽,也害怕睡着後媽媽會離開。孩子在害怕和恐懼中,就慢慢的養成了用手摸着媽媽睡覺的習慣。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恐懼和害怕當中,不僅精神上處於緊張和壓抑狀態。倘若孩子一直處於缺乏安全感的狀態,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如何改變這一現象,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1、講睡前故事

為了緩解孩子的緊張和恐懼情緒,媽媽爸爸可以一起陪着孩子,並在入睡前一起給孩子講一些温暖有趣的睡前小故事,來讓孩子放鬆情緒,平復孩子的心情。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還可以讓孩子邊聽故事,邊入睡。慢慢的當孩子養成了聽故事入睡的習慣後,孩子就會改掉摸着媽媽睡覺的習慣。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2、輕拍或者給孩子按摩

在晚上入睡前,媽媽可以先給孩子洗個熱水澡,然後給孩子的背部塗上適量的撫觸油或身體乳,給孩子按摩背部。這種給孩子按摩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身心放鬆下,消除緊張和恐懼,還會讓孩子輕鬆入睡。沒有時間給孩子按摩的媽媽,也可以讓孩子枕着自己的胳膊,然後用手輕輕的拍着孩子的背部,這樣可以給予孩子很好的安全感,孩子就可以很好的入睡。

3、改變方式

孩子喜歡摸着媽媽睡覺,可以讓孩子試着拉着媽媽的手睡覺。或者可以讓孩子抱着媽媽的胳膊入睡,還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抱着入睡。悄悄的改變孩子入睡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慢慢改掉摸着媽媽入睡的習慣。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都很強大,不僅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環境當中,還可以讓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孩子的安全感,不僅僅來源於父母的陪伴,更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細心,貼心的去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摸着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