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

這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渝成了名人。
源於她演講中的一句話: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
當然,她眼中的所謂普通人,可能正是別人仰望的高地。
孩子再普通,也能享受到清華附屬學校的教學資源,僅此一點就與眾不同。

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
從不同角度解讀劉渝的觀點,社會各階層會得出不同結論。
準確地説,劉渝在子女教育上所謂看得開,其實反映的仍是她所屬階層的焦慮和無奈。
有位成功男士,一副大徹大悟的樣子,很認真地説:根本不希望孩子像自己那樣拼命,也不指望孩子能夠有什麼大的成就。
他説這話很糾結,裏面包含着複雜的意思。
第一層意思,覺得自己取得的成就很不容易,不願讓孩子受那種苦。
第二層意思,參透了社會上的複雜規則,犧牲了太多美好的東西才換來今天的一切,不想讓孩子犧牲尊嚴和自由。
第三層意思,所謂成就無非虛幻,踏踏實實過安穩日子最重要。
這就是成功而不快樂的模版,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皆以功利化為主軸,縛於得失而沒有自我。

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
前四十年,在推進市場化城市化進程中,人的貪慾之心被無限放大,階層的離亂與自由搏擊提供了無限可能,所以奮鬥者皆有收穫,也能夠讓人得到奮鬥的快樂。
時過境遷,現在連奮鬥的成本都很高,複雜的社會規則越來越傾向於既食利益羣體。
無論窮還是富,都有一眼望到人生盡頭的無趣。
打工—娶媳—生娃—打工—娶媳—生娃,這是底層的往復循環。
就業—買房—雞娃—就業—買房—雞娃,這是中產的苦苦掙扎。
至於更高層面,一輩人可以養三輩子孫,則各有各的精彩。
故那些略有成功的人會看得最通透,既感受不到奮鬥的快樂,也不認可奮鬥的意義。
剩下那些退無可退者,才以絕地反擊的韌力,尋覓萬里存一的反彈機會。
只有他們知道,最該感謝的是命運,是貧窮,是無助。

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
一個好的社會,不只有底層者的奮鬥。
大家都在奮力追求,所追求的不應只有功名利祿,更寶貴的是全面發展和自由快樂。
如此才不至於人人都活得那麼累,如此才不至於陷入你死我活的競爭搏殺。
做父母的,需要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子女奮鬥。
因為,下一代人的精彩,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枯燥無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7 字。

轉載請註明: 越是事業有成的父母,越不相信孩子可以靠奮鬥成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