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核酸採樣拭子會致癌,有老年人因此不願意做核酸檢測?專家回應來了
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經進入核酸檢測常態化運行。
可核酸採樣拭子會致癌等一些傳言在網上不斷流傳,甚至有些老年人因此不願進行核酸檢測。真相究竟是什麼?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邀請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專家進行釋疑。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 熊卓甜
核酸採樣咽拭子會致癌?假的!
核酸檢測時,“大白”們會通過拭子進行採樣,也就是咱們常説的“棉籤”。
採樣完畢後,會把拭子放入採樣管中。
可近段時間,網上流傳核酸採樣咽拭子會致癌,如下圖:
其實,這種説法是站不住腳的。
採樣拭子看起來像棉籤,但它不是棉籤。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所主管技術周鵬介紹,“從材料來看,核酸採樣拭子由拭子頭和拭子杆組成,拭子頭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纖維和尼龍纖維,而拭子杆的主要材料是ABS材料,這些材料對人的身體都不會造成危害。”
據悉,採樣拭子採用噴霧和靜電電荷的植絨方法,使數百萬個尼龍微纖維垂直均勻地附着於柄端。其實我們日常所用的牙刷刷毛就是尼龍的,採樣拭子上面垂直均勻地覆蓋成百萬個微小的纖維。在採樣時,就像牙刷刷牙,是刷口腔裏的咽後壁取細胞,再把採樣拭子放到採樣管裏去。“因為用的是尼龍和聚酯,所以很容易脱到保存液裏面,後續就由實驗室進行相關的檢測。”周鵬介紹。
採樣拭子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試劑
此外,周鵬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採樣拭子是為了採樣生產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試劑,也無需含有試劑,它只是用來刮下細胞與病毒樣本放到病毒滅活保存液中,以便開展核酸檢測。
在採用“熒光PCR法”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盒中會用到熒光探針,但僅限在樣本檢測環節,採樣環節完全不會用到熒光探針,因此説核酸採樣拭子是熒光探針純屬無稽之談!
採樣拭子按照國家相對應的標準,會送到第三方機構進行皮內試驗,皮膚敏感試驗等,這些試驗過關後,才會流通到市場。“作為鄭州市新冠陽性複檢實驗室工作人員,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每天都會做一次核酸檢測,用的採樣拭子和大家都是一樣,安全性大家絕對可以放心。”周鵬説道。
至於有些人為什麼會在採樣時,或者檢測後出現輕度咽痛、噁心等症狀,這可能是由於個體差異,比如咽部比較敏感,和採樣拭子本身是沒有關係的。
為啥可以“混採”不可以“混檢”?
這兩天討論比較熱烈的,是關於為何能“混採”但不能“混檢”?
對此,周鵬也做出了相關解釋。
他介紹説,“混採”由國家相關文件所認證,目的為了滿足大規模篩查需要。
而“混檢”目前還沒有被科學論證,更沒有國家相關文件所支撐,可能會造成結果偏差,甚至假陰性的存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把含有病毒採樣液的比做成糖水,不含有病毒採樣液的比做成白開水,平時檢測的話是直接從糖水中汲取材料。如果進行混檢的話,是把白開水和糖水均勻之後再汲取材料,這就會造成甜度的降低,也就是病毒含量的降低,就有可能造成漏檢的現象,因此,可以“混採”但不能“混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