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週報 (ID:timeweekly),作者:穆瑀宸,原文標題:《安全隱患?意義有限?擋不住真煮迷你廚具火爆618》,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感覺再不給孩子買迷你廚房就晚了。”夢潔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22年9月她的女兒就要進入小學校園,“周圍同齡孩子已經體驗過用真煮迷你廚具做飯了,我至少要在618期間入手一套”。
而另一位家長則招架不住女兒的央求,在今年兒童節就已花了兩百多元買了一套包括電熱爐、煎鍋、湯鍋、奶鍋等20多件真煮迷你廚房套裝。“正好以後也有這門課,算是提前準備了。不過,現在她手機也不玩了,做菜一次比一次熟練,做熟了就都吃了,吃完還能主動刷碗,何樂而不為。”
她們所提到的真煮迷你廚房,是2022年618兒童玩具界的頂流。所謂真煮迷你廚房,是類似縮小版的廚具和家電,大多成套出售,包含鍋具、電磁爐、電飯鍋等產品,可以真正實現烹飪。
時代週報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真煮迷你廚房”關鍵詞發現,部分玩具用品店、母嬰旗艦店已將兒童真煮迷你廚房作為618限時精選和主推的產品。同時,在該平台上,關於“兒童烹飪廚具真煮產品”銷量排名最高的店鋪,月銷量能超過6萬件。
一位商家對時代週報記者説,“此前在六一兒童節期間銷量大增,導致現貨我們已經斷貨了。”而另一位商家向記者透露,真煮迷你廚房是最近店裏售賣最好的產品,而其爆火的原因是教育部在不久前印發的有關勞動課程的文件。
上述教育部印發的文件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於2022年4月下旬發佈。文件指出,2022年9月起,勞動課程將成為中小學的獨立課程。課程內容共了設置十個任務羣,其中就有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
中小學學生將學習接觸烹飪等方面的生活技能,也引發了眾多專注。5月5日,關於“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截至6月9日中午12點,已經獲得8.7億次閲讀量和10.1萬次討論。
距離政策執行已不足三個月,部分家長早已開始給孩子張羅迷你廚房、兒童真煮廚具等產品。不過,在夢潔看來,這種迷你廚具仍具有一定隱患。
夢潔是照顧女兒極其細緻的人,她對記者表示,“線上的商家和我説,用這些產品做出來的食物是可以食用的,但我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資質證明,所以我不敢給孩子吃。而且一套廚具中附帶的‘菜刀’有些鋒利,其安全性存疑。”
勞動教育類玩具這波新的購物熱潮能否持續?在眾多企業入局搶食的情況下,能保證真煮類迷你廚房的質量安全嗎?
重金屬或超標,入口有風險
“為什麼小時候願意吃爺爺奶奶家燒的飯?因為這種小灶台做出的飯很香。我今天給直播間的家人們爆米花,給大家展示一下小鍋小灶做的美食。”在“元寶家的迷你小廚房”抖音直播間裏,主播賣力的介紹着一款迷你廚房產品,不時回覆着消費者的各種提問。
△圖源:抖音直播間截圖
除了直播以外,記者瀏覽B站、小紅書、快手、抖音等平台後發現,有不少有關真煮迷你廚房的短視頻,其中B站UP主“小小萬mini廚房”拍攝的一條製作年夜飯的視頻,播放量達到了291.8萬。截止6月9日,在抖音上有關“迷你廚房”相關話題的瀏覽量更是達到50億次。
阿瑩就是在直播間和短視頻被種草的寶媽。她告訴記者,在視頻中博主製作湯圓、麪條、炒飯等,看起來十分誘人,直接吸引她下單購買。
“孩子做了四頓飯,自己都吃光了。” 阿瑩表示,“陪孩子玩了整整一下午,自己也很上癮,我老公説我這是‘童年報復性補償’。”
在政策的變化和社交平台的推波助瀾下,真煮迷你廚具的銷量走俏。多個商家告訴記者,近期店裏售賣的最好的玩具,就是真煮類的迷你廚具。一款迷你廚具的套餐裏包含打蛋器、粘板、不粘鍋、灶台、電飯鍋和電磁爐等,售價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其中銷量最高的能達到6萬多件。
在淘寶評論區,不少家長開啓了“在線曬娃”模式,紛紛將孩子的做飯視頻和照片分享出來,表示“孩子喜歡”“設備齊全”“親子互動感強”。不過,對於一些產品的質量,家長們的體驗感並不一致。有消費者表示“炒雞蛋的時候,灶台突然炸開”“鍋子沒有手柄燙手”“不粘鍋會掉漆”。
這類真煮迷你廚具並非真的安全可靠。時代週報記者隨機諮詢10家線上銷量較高的店鋪客服,發現僅有一家客服提供了相應的檢測報告。而未能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的店鋪中,有8家客服解釋其產品材質達到“食品級”,僅有1家客服表示打包運輸過程中無法達到無菌環境,不建議食用。
對此,小紅花測評創始人陶晨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並無兒童廚具標準,因此不能界定其是否還是在玩具範疇內。倘若家長真的讓孩子用來烹飪食物,風險比較大。拿迷你廚具套裝中的不粘鍋舉例,劣質不粘鍋煮出的食物重金屬會嚴重超標,目前很多食品級的不粘鍋重金屬都會出現嚴重超標,更不要提這些僅售價幾十元,且不執行食品接觸材料的兒童不粘鍋廚具了。
早在今年2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廚房烹飪套裝玩具質量安全風險狀況開展了實驗室評估,樣品來自網絡購物平台,涉及5個品牌11批次,價格分佈在72-621元內。所有樣品均在網頁或外包裝上宣稱可供兒童玩耍、可烹飪食物。但結果顯示,部分樣品存在質量安全風險,比如產品加熱源不符合玩具安全標準,部分產品未明示可用於食品用接觸材料等。
△圖源: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截圖
教育類玩具成主流?
隨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公佈,兒童玩具行業也迎來了不小的變化,不少商家選擇轉型佈局勞動教育類玩具,甚至還吸引了一批跨界者。
“以前我們主要做日常中比較常見的益智類產品,比如大顆粒積木、磁力棒、感官盆等。”嘰米親子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隨着大家對於勞動能力的關注,以及孩子需要學習做飯的課程設置,便把主攻的方向轉向了兒童鍋具,也就是所謂的迷你廚房。”
另一家廚具品牌運營負責人張安華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當勞動課成為獨立課程,‘上補習班不如下廚房’或將成為趨勢,我們也因此選擇佈局兒童鍋具。”
此前,該廚具品牌已在廚具領域深耕超過30年,但兒童廚具卻是初次涉獵。張安華告訴記者,“我們雖然在廚具上十分有經驗,但與玩具企業不同,我們做的不是兒童廚房玩具,而是兒童廚房鍋具,這種真正能用的鍋具,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因此,直到今年5月產品才正式上線。”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家長們比較關注勞動課程,六一節期間銷量大增,一度賣斷貨,目前正在備戰暑假的升級套裝活動。”
從市場規模來看,勞動教育類產玩具發展大有可為。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兒童玩具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顯示,中國玩具產業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期”,發展速度加快,行業效益提升,預計2022年中國玩具市場零售規模將達到1108億。
另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我國母嬰市場的規模已從2012年的1.24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萬億元。2021年,我國母嬰人羣平均在孩子撫養和教育上的花費總額為5262元/月,佔家庭收入的比重為20%-30%。
“勞動教育類玩具有着很好的發展勢頭。”6月8日,中國文旅創新創業智庫叢書總編張德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市場端來看,兒童玩具逐漸趨於飽和,同時技術含量不高的玩具市場正在萎縮。未來對於兒童玩具市場而言,能訓練孩子勞動能力、邏輯思維的玩具或將成為主流。
對於當前例如真煮類迷你廚具等玩具的實際教育意義,張德欣表示,“這種玩具只能作為啓蒙和培養興趣,讓孩子熟悉廚房用具以及做飯流程,對於真正的教育而言意義不大。”
不過,少兒思維啓蒙、家庭教育領域專家韓寧則告訴記者,“評估教育意義是個相對複雜的問題,迷你廚房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有的,但效果遠沒有家長想象中好,不過能給孩子傳遞出需要學習做飯的信號,這也就足夠了。”
應受訪者要求,夢潔、阿瑩均為化名。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週報 (ID:timeweekly),作者:穆瑀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