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真的有“宮內記憶”嗎?媽媽説:3歲女兒的話,讓我不可思議
寶寶真的有“宮內記憶”嗎?媽媽説:3歲女兒的話,讓我不可思異晚上,媽媽和三歲的女兒躺在牀上聊天,女兒對媽媽説:“媽媽,你能和我聊下我小時候的事情嗎?” 媽媽笑着説:“你小時長得很可愛,媽媽一逗你就笑,你每次哭的時候,只要爸爸給你講故事,你就會安靜下來,很乖!”女兒説:“媽媽,我特別喜歡聽爸爸給我講故事,我記得小時候的房子很黑很黑,每當聽到爸爸給我講故事,我就感到很安全。”媽媽大吃一驚,忙問道:“那你還記得什麼?”女兒繼續説:“我小時住的房子很多水,我每天在游泳、玩繩子,很開心,玩累了就睡覺,拉臭臭,後來房子越來越擠了,我看到前面有一道白光,我就從這有白光的通道鑽出來,太痛了,我都哭了。”媽媽聽完女兒的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難道真的有“宮內記憶”?寶寶真的有“宮內記憶”嗎?曾有心理學家對近2000名平均年齡為4歲的孩子做過調查研究,其中約33%的幼兒擁有“宮內記憶”,約21%的幼兒還記得自己的誕生過程。荷蘭Maastricht醫學院的科學家,對胎兒的記憶力進行研究後,得出了這個讓人吃驚的結論。專家在實驗中,採用了重複振動和聲學相結合的適應技術,對25個妊娠期在37~40周的胎兒進行了刺激試驗,並用超頻率音響掃描儀對他們的反應進行了觀測。研究人員指出,一般認為,當胎兒的肢體在刺激發生後的1秒鐘內運動的話,説明他具有積極的反應能力,如果在連續進行了4次刺激後,胎兒不再有反應,則説明他對刺激已經適應了。但他們實驗的結果卻發現,哪怕在進行了初次刺激以後,過10分鐘或24小時再進行第二次刺激,胎兒同樣表現出對刺激的適應能力,這就説明在這段時間內,胎兒能夠記住這一刺激。於是科學家們推斷出胎兒具有10分鐘短期記憶力和24小時長期記憶力。當一個新生兒呱然墜地時,其實他對這個世界並不陌生。因為他在孃胎裏已有好多時間用來習慣四周環境,例如聽聲音,區別不同的嗓子,熟悉音樂以及其他聲響。母親是生命之舟,但她的作用不僅僅在此,在整個懷孕期間,她和胎兒之間都存在着持久的、強烈的感情上的交流。有些在母親子宮裏留下的無意識的記憶,甚至到孩子長大成人時還會記憶猶新。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通過胎盤接受母體供給的營養和母體神經反射傳遞的信息,促使胎兒腦細胞分化。在大腦成熟的過程中,不斷接受着母體神經信息的調整和訓練。因此,妊娠期間母親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的調節與胎兒才能的發展有很大關係。胎兒是有記憶的,胎兒不是無知的小生命,孩子的聰明才能的啓蒙,是孕育在胎兒期。胎兒對外界有意識的激動行為,感知體驗,將會長期保留在記憶中,直到出生後。而且對嬰兒的智力、能力、個性等均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對胎兒潛能進行及時合理的訓練,母親時刻保持着愉快、平和、穩定的心態,才能對胎兒大腦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的基礎,也是促進胎兒記憶發展的有力手段。那麼,如何進行有益的胎教呢?胎教的方法很多,如:美學胎教、光照胎教、撫摸胎教、對話胎教、音樂胎教等。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胎教是:教寶寶做踢肚遊戲。外國育兒專家提出了一種“胎寶寶體操與踢肚遊戲”胎教法,就是通過準媽媽與胎寶寶進行遊戲,以達到胎教的目的。在孕中期時,當準媽媽能感覺到寶寶形體的時候,就要開始對胎寶寶進行推晃式鍛鍊,即輕輕推動胎寶寶,使胎寶寶在腹內“散步”、“盪鞦韆”、“踢腿”等,但是準媽媽要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當準媽媽感覺胎寶寶在腹內踢自己肚子時,就要及時地輕輕拍打被踢的部位,然後等待胎寶寶第二次踢肚。當胎寶寶再踢肚子時,這時準媽媽在輕拍幾下,然後停下來。時間久了準媽媽就會發現,如果準媽媽拍的地方改變了,胎寶寶就會向改變的地方再踢。但是準媽媽一定要注意,改拍的位置離原胎動的位置不要太遠。這種踢肚遊戲可以每天進行1 ~ 2次,每次數分鐘。實踐已經證明, 在母腹中接受過這種遊戲體操鍛鍊的胎寶寶出生後,翻身、抓、爬、坐,以及學站、學走等各種動作的發展都比沒有經過遊戲胎教的寶寶快,而且身體健壯,手腳靈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