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你的孩子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愛,卻始終無法替代他們對父母強烈的思念;雖然你的孩子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卻始終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位置;雖然你給了孩子足夠的物質滿足,卻始終無法緩解孩子對父母內心的精神飢渴。多少個日日夜夜,孩子深情呼喚——‘我多麼想念爸爸媽媽!’‘我多麼想爸爸媽媽別再外出打工!’……”日前,江西贛州市婦聯召開“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工作調度會,就搶抓春節寒假有利時機,關愛留守兒童、引導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的工作進行部署。
從致留守兒童父母的公開信到拍攝微電影,運用短視頻平台,形成強勁的宣傳態勢,再到舉辦“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專場招聘會,當地曉之以情、導之以利,開展了一系列行動,以破解留守兒童安全失保、學業失教、親情缺失難題。
贛州是江西的人口第一大市,也是勞務輸出大市,截至2020年11月底,贛州市共有農村留守兒童13.5萬人。雖然農村留守兒童總數減少了,但是仍佔有不小的比例。留守兒童所面臨的成長困境自不待言,身心健康以及學業成長都受到影響。啓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可以説是一項良心工程。
但是想要“喊父母回家上班”,真不是憑藉親情的呼喚就能實現的。父母們之所以離別了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只不過更高的收入和更持久的陪伴無法兼顧。
“喊父母回家上班”,關鍵在於當地能否提供足夠多的高質量崗位,取決於當地的產業發展狀況以及創業就業環境。在這一點上,當地也有不少舉措,比如,推動實施“五個優先”,即創業擔保貸款優先、技能培訓優先、就業崗位優先、權益維護優先、關心關愛優先,打造良好創業就業條件。這些舉措能否留住外出打工的孩子父母,關鍵還是看能否真正解決他們的顧慮。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本賬,其中的得失必然十分清晰。只有讓父母們看到留在家鄉也能獲得較高的收入,通過努力奮鬥也能擁有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讓留守兒童父母留得住。而這顯然需要系統、持續地發力,不僅關涉婦聯,更需要區域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撐。
勞務輸出地營造良好創業就業環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思路。另外一個思路則是,人口流入地掃除隨遷子女入學障礙,讓隨遷子女能夠在父母上班就業的地方就近便利入學。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守護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適應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促進社會公平的迫切要求。
去年底,教育部在答覆“關於讓外來務工者隨遷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建議”時稱,要求從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長提供計劃生育、超齡入學、户籍地無人監護等證明材料,精簡不必要的證明材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僅憑居住證入學。而就在近日,教育部公佈的2022年教育工作要點,也再次強調要深入做好隨遷子女就學工作。可見,政策層面的要求已經非常明確。
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人口流入地政府保障好隨遷子女的平等入學權利,同時,給予隨遷子女更多的教育關愛和人文關懷,對隨遷子女和當地户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幫助隨遷子女更好流入城市。人口流入地往往經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多且就業質量高,對勞動者更具吸引力,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顯然更具緊迫性,也更具現實意義。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