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俗話説:“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麼孩子究竟該不該吃苦呢?答案是肯定的!

讓孩子吃點苦頭,也是為了他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現在孩子不懂事,多半是父母慣出來的!

真正睿智的父母,會捨得讓孩子吃苦,尤其3個方面的苦!

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1、吃分離的苦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註定要承受分離的痛苦,這是無法避免的。而孩子,越早獨立,接受分離的痛苦,長大後才不會輕易崩潰,變得堅強而自信。

這種分離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面對分離,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珍惜,學會成長。

幼兒園,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場重大分離。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放學後媽媽就會過來接你,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媽媽,沒關係,媽媽的圍巾給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着圍巾,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我相信你會做的很棒!”

然後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師手上,讓孩子看着她離開,徑直走出去,頭也不回。

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總有人會願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而“那個人”裏一定有父母。

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2、吃讀書的苦

這個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付出了不會有收穫。唯有讀書這件事,一分耕耘,就踏踏實實地會有一分收穫;這個世上,有太多東西如鏡花水月、轉瞬即逝。唯有兩種東西永遠不可奪走,一是藏在心裏的夢想,二是讀進腦子裏的書。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要知道,那些奮鬥的汗水,終將成為孩子的底氣,累積成他向上攀爬的階梯,支撐着他看到更遠處的風景。

敢於吃苦能築就很多積極的品質,如恆心、毅力、堅定、樂觀、忍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免不了吃苦,孩子如果懼怕吃苦,就會錯失良機。為了培養孩子不怕吃苦的品質,父母應該激發孩子的鬥志和樂觀精神,使孩子勇於吃苦,樂於吃苦,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勝自己。

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3、吃堅持的苦

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説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好父母是那個授之以漁的人,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地嚴絲合縫,不斷給他魚的人,因為總有一天會無魚可給。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適時放手,狠下心,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就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4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孩子吃點苦頭,將來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父母不能慣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