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這兩天,很多人都在為《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點贊。大家被電影中李煥英對孩子養育中的愛和智慧所感動。尤其是那句“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讓不少觀眾潸然淚下。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恨鐵不成鋼,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的父母。這類父母給予孩子的往往是壓迫感十足、喘不過氣的愛。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家庭裏的愛多一些輕鬆,少一些傷害呢?

【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期待有多高?

電影中的賈曉玲從小就體型肥胖,時不時磨破衣服褲子,可她並沒有因此自卑,這和媽媽的接納有很大關係。媽媽看見女兒新衣服的大破洞,並沒有責怪或限制她活動,而是一邊和孩子對着衣服的破洞開玩笑,一邊練習着縫製卡通補丁,在歡樂的嬉笑和漂亮的補丁中,幫助女兒完成了自我接納。

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森認為,4歲~6歲的孩子會在活動中檢驗外界對她的限制,如果家長鼓勵孩子的創造性行為和想象力,孩子就會發展出健康的獨創性意識,發展出更多的自信。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提到,孩子未出生前就有自己的“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的發展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愛的環境;二是擁有自由。在這樣的互動中,孩子會逐漸創造出自我。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提到,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我們成為自己。而賈曉玲正是在媽媽這樣的接納和愛中成為了自己。她雖然沒有功利意義上的優秀,卻有生命意義上的豐盈,她有着自己熱愛的表演專業,也用自己的生命力影響和幫助了身邊的叛逆青年。儘管18歲就和媽媽天人相隔,但媽媽在她心裏種下的信任、勇敢、愛和智慧,讓她會有足夠的力量抵禦日後人生中遇到的風浪。

小貼士

當孩子和父母的期待不一致,家長不能強求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期待成長,要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就像接納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探索世界,要相信孩子的世界有寶藏。孩子的自信並非與生俱來,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才能讓孩子獲得自信。

【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孩子學會了撒謊,你該怎麼辦?

影片中當賈曉玲的假錄取通知書被拆穿後,媽媽的回應不是觀眾所擔心的憤怒或失望,甚至沒有批評。媽媽用一顆包容的心寬慰了孩子的愧疚之情,平復了她的忐忑,也讓她有了充分的自我反思和改變。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正是無數次這樣理解和正向教育讓賈曉玲能夠保全自尊,同時也保全了自我成長和勇於探索的內驅力。

小貼士

當孩子撒謊了,家長要理解孩子撒謊行為背後的動機、心理需求,用善意回應孩子的脆弱和無助;協助孩子完善自我教育。

【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為何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心生愧疚?

電影中,媽媽一句“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説出萬千父母對子女的初衷的同時,也將賈曉玲內心覺得“我不是媽媽的好孩子”的內疚和不甘融化到潸然。

但在我們遇到的一些家庭治療中,很多孩子會説感受不到這份初衷。有時是父母沒有表達,有時是表達了但沒有踐行,還可能是沒有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傳達這份愛。愛若沒被感受到,就失去了愛的意義。我們需要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傳遞家庭中的愛。

電影中,媽媽為孩子送肉包子,自己卻為了省車票錢,在凜冽的寒風裏冒着大雪走回家。我們被媽媽這份無私感動的同時,也不禁會心疼賈曉玲,擔心同樣愛媽媽的她在接受這份愛的同時會有自責,擔心她沒機會回報自己對媽媽的愛後會心生更大的遺憾,儘管這絕不是媽媽的本意。

在很多的家庭治療案例中,很多孩子的訴求是希望看到父母快樂,希望父母的愛裏少一些苦。比如為了培養孩子學習放棄工作的家長,為了孩子維持表面婚姻的父母……當孩子看見父母的笑臉和幸福的時候,會由衷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消除不必要的歉疚。

為什麼愛有時讓我們內疚?可能是因為這份愛裏有太多的犧牲,犧牲是父愛和母愛的本能,但若一味地犧牲或以失去自我為代價,這份愛會變得沉重。

小貼士

當孩子對於大人抱有歉疚之感,大人應思考如何讓孩子知道並相信父母嚴格要求背後的良苦用心。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愛自己!教會孩子愛要付出,但不要犧牲。

【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愛孩子前,家長們要先愛自己!

方法1

日常練習覺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緒,每日安排出10分鐘的時間獨處,問自己3個問題“我現在身體感覺怎麼樣?”“我現在的情緒感受是什麼?”“我現在腦子裏的想法是什麼?”

比如,針對發脾氣,可以嘗試從感受-需要/期待兩個層面自我梳理。如“我想起衝孩子吼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傷心和沮喪(感受),因為我本來希望……”,放鬆一下,帶着你的感受和需要一起做深呼吸,幫助情緒逐漸舒緩。

在臨牀諮詢中,很多家長情緒平復後會覺察到自己發脾氣多半不是在生孩子的氣,而是生自己的氣;發現生氣背後是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憤怒,為自己的不能掌控而惶恐;發脾氣有時是父母在掩飾自己的無助。可是,父母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就難以理解和接納自己,真正的接納孩子更是難上加難。

方法2

找出自己的能量加油站:思考“當我做什麼(如:聊天,運動,聽音樂等)的時候,我的感受是好的(如:輕鬆、快樂、開心、積極等)。”每日至少安排1項~2項可以提升正能量的活動,幫助自己逐漸恢復心理能量。

方法3

夫妻之間要保證有效的溝通。比如,輪流説各自的近況和感受;輪流表揚、感激彼此的3個方面;表達對彼此的1個需要和期待。養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合作,家庭治療中經常可以見到焦慮的媽媽,而焦慮的媽媽背後經常是情感缺位的爸爸。

希望第一次為人父母或子女的我們,學會覺察自己的感受。我們除了是父母,還是自己,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孩子。同時,在與孩子相處時多一些理解和學習,這樣可以讓愛少一些誤解和壓力。要知道,家庭關係是互動出來的,只有通過溝通和學習,家庭裏的愛才會逐漸流動起來。

來源:健康中國

編輯:王肖航

【來源:健康天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8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注】《你好,李煥英》看哭你我,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