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文|秘籍君

你家娃是多大學會走路的,走之前爬過嗎?

小區裏有一家是奶奶帶娃。老一輩人帶娃都有種迷之自信,“只要我家娃比別人先學會一個本領,那就説明娃聰明,我帶得好”。秉着這種理念,這位奶奶在孩子8個月之後就開始專注一件事——讓孩子儘早學會走路。當看到孩子趴在地上笨拙地爬時,奶奶會一把將孩子拉起來“又開始爬了?地上多髒?只爬啥時候才能學會走路啊?來,扶着沙發沿一沿!”

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還別説,孩子也真挺“爭氣”。自從被拉起來好幾回後,孩子再也不爬了,開始顫顫巍巍地“沿着走”,後來真的11個月就學會了走路。這下奶奶可開心了,逢人便講“你家娃多大了?會走路不?我們這個不到一歲就會走了呢!”身邊的鄰居也往往附和“這麼早就會走了?孩子真聰明!”

孩子不爬就會走,真的是聰明的表現嗎?讓育兒專家告訴你,略過爬行直接會走的孩子,到底錯過了什麼。

協調性差、運動能力弱

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曾説,爬行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對寶寶來説卻不是件易事。首先需要手腳並用,其次手腳還要能有序配合,才能以較為正確的姿勢前行。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孩子的四肢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從而增強運動能力。

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運動能力的強弱,在爬行過的孩子和很少爬行甚至從不爬行的孩子身上差距明顯。

拿我家孩子舉例。我娃在8個月大的時候,很可惜地沒有學會正確的爬行姿勢,再加上老人總喜歡讓娃站着,他便錯過了爬行黃金期。而我家大侄小侄則爬了足足兩三個月。

現在,年齡和我家娃只差幾個月的大侄子,明顯運動能力要強於我家娃。不管是爬高還是往下滑,大侄的手腳配合得特別棒,身姿十分靈活。同樣高的一個圍欄,大侄三兩下就爬過去了,我娃則往往被卡在半中央,還需要別人協助才能把腿邁過去。可見,爬得太少或者不爬,直接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

前庭覺得不到鍛鍊,專注力差

孩子爬行時,不僅要手腳並用,還需要微微抬頭以擴寬視野。別小看這個“微微抬頭”的動作,它能鍛鍊到孩子的前庭覺。

在腦袋後下方有個前庭神經核,就是用來促進前庭覺發育的,經常刺激這個地方,孩子的專注力、大腦信息整合能力和平衡感都會得到加強。

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如果經常爬行,前庭覺就能得到有效刺激和發育,孩子將來才不至於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身體笨拙經常跌倒等情況。

育兒專家還説,寶寶至少要爬行500個小時才夠數。按7月齡到11月齡這個爬行黃金期來算,5個月爬夠500小時,平均每月要爬夠100個小時。也就是一天要爬夠3個小時。

如果你家娃很少爬行或者根本不爬,還是請家長重視起來,先教會寶寶爬行,再多創造適合寶寶爬行的環境,讓寶寶多多爬行吧。

【話題討論:你家娃小時候爬過嗎?現在運動能力如何?】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不爬就會走,奶奶誇娃聰明,專家卻搖頭:錯過了很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