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從不依戀金錢,做到這3點,“窮人家”的孩子也不差
隨着現在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窮”的概念越來越淡化,但“富”的定義卻讓越來越多的人追逐。因為每個人身上揹負的責任不一樣,所以金錢的價值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彰顯。
對於父母而言,他們將金錢投注於孩子身上,便是想要自己孩子在同齡人中不掉隊,也有着自己的自尊。其實,窮或者不窮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張慶和妻子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兩個人憑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買房買車,自己的孩子也是剛上初中,每月除了固定開銷,小兩口還要在孩子補習班學費中苦苦掙扎,日子過的不算富裕但也不差。如果和公司裏其他同事相比,張慶夫婦過的不算富裕,但是他們兩個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有次假期,張慶的兒子張吉的班級留了一個作業,全班去進行野外活動,由一個孩子帶隊,張吉積極地參與並選到了負責人身份。活動過後,班裏開家長會,班主任大聲讚揚張吉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懂得安撫班裏學生、遇事不慌亂、知道承擔······
在座的很多家長都以為張吉一定來自一個富裕家庭,但當他們聽到張吉媽媽説出家庭情況時,無數人都無比驚奇!因為張吉身上透露出的自信和文明舉止根本無法將他和那樣的家庭那個情況聯繫在一起。
很多專家就研究過,從孩子的穿着打扮、花錢習慣和談吐眼界是可以看出來孩子的家庭情況的。但是,這個結果一定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得到展現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我們總結了以下三點:
1、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
其實專家能夠得出“窮人家孩子這三點能夠看出來”的結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將萬事萬物都排到金錢後面,試想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終究是會缺乏自信。可能很多家長也是苦不堪言,因為孩子心裏所想的很多東西他們真的無法提供。但正確的金錢觀念一定是需要過程才能培養出來的。比如,當孩子有一定的物質慾望時,家長要讓他們付出努力才能滿足;也不可萬事都和錢相關聯。
2、多行萬里路
開拓眼界的最好辦法就是多行腳下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只有親身體會才懂得旅行的意義。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事件,但對別人來説便是習以為常。這種差距的拉大就是多開拓眼界的重要性。長期的居於一寸土地,難免不會變成貽笑大方的井底之蛙。
3、培養孩子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往往是一張行走人生路的通行證,這種精神的培養其實無關乎家庭經濟情況。無論家庭情況如何,多給予孩子思考空間,不溺愛,減少孩子惰性,適當磨練孩子心性,才不至於出現後悔事。
窮人家的孩子被人一眼認出,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但為何就能一眼認出呢?什麼樣的家庭才能被稱為“窮人家庭”呢?所以説,物質的條件侷限不是教育孩子的短板,將優秀打破物質壁壘才是正確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