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痛的事實:在外容易受欺負的孩子,其實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文|秘籍君
出於職業敏感,在外面聽到家長説起孩子,我就格外在意。
昨晚帶娃在外面滑梯邊玩,就聽到一位家長跟另一位家長吐槽,説自家孩子太“窩囊”,揹着他從家裏偷錢,偷錢自己花倒也罷了,是拿給他們班一個同學的。他發現時逼問,發現孩子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我當時真是太生氣了,按着他就是一頓打”。
另外一個家長附和道,偷錢可不是好行為,一定要好好教育一下孩子。
但我聽得很心疼。我能感覺出,這個小孩是被霸凌了,偷錢是被迫的。可他爸爸不但沒有發現,反而將孩子痛打一頓。孩子“腹背受敵”,心裏該多痛啊!
在外受欺負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在家被大人給欺負慣了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卻不知道,那些容易受欺負的孩子,其實是家長自己培養出來的。
話到這裏有些家長會質疑,什麼?我會往“受欺負”的方向上培養孩子嗎?可事實是,在外受欺負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在家裏被大人給欺負慣了。
孩子在家裏經常受欺負,導致毫無自信,對自己沒法自我認同。這時候他就容易不自信,説話做事畏畏縮縮。
而當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裏,就很容易吸引那些喜歡欺負人的“惡霸”,因為氣場在那兒擺着。
就算家長在家裏耳提面命多次“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自卑的孩子是不會這麼做的。他們只會默默忍受。更糟的是,因為不信任家長可以幫他,孩子會對自己的被欺負行為守口如瓶,家長會一直被矇在鼓裏。直到事情越來越嚴重,可這時孩子往往已經受到了極大傷害。
什麼是父母對孩子的“欺負”行為?
貶低。看孩子哪哪兒都是缺點,總是以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對孩子説話。
忽視。因為工作忙或其它原因,關注不到孩子。面對孩子提出的陪玩、陪看書或其它請求,一概注意不到,或者説句“以後再説”,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控制。打擊孩子的自主行為,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説的去做。
比較。總是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
以上行為能精準地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變得怯弱、易被欺。
舉個例子,我表妹從小學習就很好,是班級第一名,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按理説她應該是很自信的,但家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又經常指責她“木訥,不會和人打交道”,導致她十分自卑。
如果不是“好學生”的光環籠罩着,可能她就被欺負了。
想讓孩子不受欺,該如何做?
方面很簡單,按照以上行為的反方向去做就可以了。
經常讚美孩子,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多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和他聊天,詢問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孩子會從自己的成功經驗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變得自信;此外永遠和昨天的自己比,不和別人比。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膽小怯懦,就想想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着手改善才是正理。
有些家長為了讓膽小的孩子膽大起來,要麼要報拳擊班,要麼拉着孩子學攀爬練膽量,這樣做其實是南轅北轍。
讓孩子看到不管自己做什麼,是什麼樣,父母都無條件地愛他,為他兜底。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了,自信回來了,才會灑脱自如地做事情,自信地成長。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