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病從口入”,食物的安全問題直接關係着我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對每個人來説都極為重要。
不過,很多人在外出就餐或購買包裝食品時,會對食品安全尤為上心;一回到家裏,立馬就放下了警戒。事實上根據調查統計,2017年上報的食物中毒事件中,91%的死亡場景都發生在家中。看上去最安全的地方,反而可能最危險!
一、自制食品風險大,需加倍小心
案例
前兩個月,發生在黑龍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牽動了不少人的心。據報道,當日參加家庭聚餐的共有12人,其中9位長輩都食用了自制“酸湯子”,中午就陸續出現不適,隨後送院搶救治療,但最終9人全部不幸離世。
而導致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酸湯子中的米酵菌酸。
酸湯子等穀類發酵製品在製作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如果不加處理繼續長時間放置,便可能生成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劇毒物質,它在進食後最快半小時就能引起頭暈、腹瀉等中毒症狀,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都會造成嚴重損害,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因此病死率很高,可達40%以上。
米酵菌酸還有一個“毒”門絕技——非常耐高温,一般的烹飪方式無法破壞其毒性,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是用高壓鍋烹飪也無濟於事。
所以為保證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不要吃自然發酵製成的米麪食物,像酸湯子、臭碴子、吊漿粑、糯米湯圓、玉米麪條、河粉等。此外,泡發過久的黑木耳、變質的銀耳也有中毒風險。
注意
自然發酵是指將原本的米麪磨成粉,加水長時間浸泡發酵後再曬乾或蒸制的方法,與普通的米麪揉成麪糰醒發法不同,所以並不意味着所有的糯米湯圓、河粉、米粉都不能吃,大家應注意區分。
除了酵米麪類食物之外,還有兩類自制食品大家也要加倍小心。
自制鹹菜
蔬菜,尤其是葉類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相對比較高,在醃製成鹹菜的過程中很容易生成亞硝酸鹽。當其進入人體後,亞硝酸鹽又容易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不僅增加患癌風險,還可能導致急性中毒。
建議:一般情況下,鹹菜醃製3周(21天)之後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明顯降低,此時食用相對較為安全。吃前記得用水仔細沖洗,也有助於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
自制豆製品
自制豆製品中可能產生肉毒桿菌。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素毒性相當於等量氰化鉀的1萬倍,是迄今所發現的毒性最強的一種生物毒素。
建議:食用前一定要徹底烹熟。而像腐乳等不需要加熱的食品,建議直接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產品,不要在家自制。
二、這些食物也自帶“毒素”,吃時千萬要謹慎
不僅是自制食品,生活中我們其它常吃的一些食物也可能暗藏“毒素”,大家同樣應該警惕。
紅心甘蔗
甘蔗因為糖分較高,如果儲存不當很容易滋生黴菌。像紅心甘蔗就是已經黴變的甘蔗,其中的3-硝基丙酸毒素輕則導致頭痛、頭暈、腹痛、視物不清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嗜睡、精神萎靡、運動性失語、腦水腫等腦部及神經系統損害,甚至還可能導致死亡。
建議:新鮮甘蔗表皮色澤通常比較鮮亮,還帶有白霜;而黴變甘蔗的表皮缺少光澤,末端還可能有絮狀或絨毛狀的白色物質。
購買時,大家可以要求商家現場將甘蔗切段,既容易觀察品質,又方便帶回家食用。
發苦的瓠子
瓠子、絲瓜、西葫蘆等葫蘆科的蔬菜,若是吃起來帶有苦味,最好馬上吐掉,不宜再繼續食用。
因為其中很可能含有一種叫糖苷生物鹼的有毒物質,這種毒素經漂洗、加熱後也無法去除,攝入過多會對消化道產生較強刺激,引起上吐下瀉、消化道出血、肝腎功能損傷等症狀,嚴重時同樣有致命威脅。
建議:將瓜蒂切下後用舌頭稍微舔一下,如果嚐到了苦味就説明瓠子可能有問題,建議直接扔掉,不要再繼續烹調了。
青西紅柿
未成熟的青西紅柿中含有較多的龍葵鹼,含量高達14mg/100g,食用後會導致神經過度興奮,引起頭暈、嘔吐、噁心等中毒反應,若是生吃危險性更大。
建議:購買時最好挑選完全熟透的紅西紅柿。要是不小心買到了帶青的番茄,最好在家中放置幾天,待其徹底變紅之後再吃。
不過市場上也有一種成熟後依舊全身青綠的西紅柿品種,大家購買時需加以區分。
現擠牛奶
現擠牛奶看上去沒有任何添加劑、防腐劑,非常安全、有營養,實際上它卻可能帶有布氏桿菌、結核桿菌等多種致病菌,容易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
而且私人奶場通常不像正規乳企那樣嚴格規範管理,環境及盛奶容器的衞生狀況得不到保證,飲用這樣的牛奶未必能讓人更放心。
建議:到正規市場、超市購買正規生產的奶品。
沒炒熟的豆類
豆角、四季豆、毛豆等鮮豆類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皂素、植物凝集素等物質,如果沒有煮熟煮透,食用後1~5小時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建議:烹飪前先焯一下水,或是在烹飪後繼續加水燜煮10分鐘,能讓鮮豆類徹底熟透,避免中毒。此外,豆角、四季豆的兩端及莖絲毒性相對較大,吃前最好把這些部位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