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沒有上學之前相處最多的就是身邊的家人,他內心最信任最依賴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家庭父母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信媽媽洗腳那個公益廣告早已成為很多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畫面。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自己家裏能像電視上那樣永遠和諧。小峯也很希望媽媽能再温柔一點,再温柔一點就好。
小峯的媽媽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平時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回到家也是保持工作上雷厲風行的習慣。在與小峯本就不多的相處過程中,稍有小錯就厲聲呵斥,寫作業的時候更是。媽媽總在睡前對小峯説媽媽是愛你的,只是希望你變得更好才兇你的,你要聽話。小峯心裏也知道媽媽很愛自己,但心裏還是又愛又怕,希望媽媽回來多陪陪自己,又怕媽媽回來對自己發脾氣。
一天媽媽回到家還在不停地和其他人聊工作,小峯跑到媽媽跟前蹭着媽媽想要媽媽抱抱,誰知媽媽掛了電話衝着他發了好大的火,嚇得小峯哭了出來,媽媽聽到小峯哭了,也慢慢有了哭腔:“你不要在媽媽忙的時候過來添亂,媽媽已經很頭大了”説完抱住小峯也哭了起來。
小峯的媽媽可能不是什麼脾氣暴躁的人,但因為工作等的關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向孩子發脾氣,小峯覺得難過也只是個孩子,無法和媽媽進行有效的溝通。針對這種情況,李玫瑾教授就在社交媒體上清晰地向所有家長髮出了警告;家長的暴躁可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第一, 膽小怕事的孩子。孩子內心世界是極其單純的,家長心裏無論多麼複雜的情緒一旦外露出來,對孩子而言只有開心與不開心兩種情緒。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出現暴躁發怒摔東西等負面的情緒,就會讓孩子產生在內心形成了深深的恐懼感。
一旦遇到別人生氣或者可能讓別人生氣的情況,他就會不自覺的產生恐慌情緒。這種情緒伴隨着他長大就會變成膽小怕事不敢大聲説話,大膽做事,不敢擔當等一系列的壞影響。
第二, 叛逆的孩子。尤其對那些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們而言,父母經常性的發怒行為很可能會激起孩子內心的叛逆心理。
家長們都知道,有時衝孩子發火只是因為孩子的某一行為放大了自己的情緒,並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但如果這樣的生長環境一直陪着孩子長大,孩子極有可能會變得不受父母管束,心浮氣躁,做出各種叛逆行為,影響孩子成長。
第三, 暴力的孩子。很多孩子都會把父母當做自己成長的模板,不自覺地“傳承”父母某些特徵。有些孩子性格外露,家長能發現他的暴力傾向,但有些孩子也許是表面屈服於父母的“高壓”,內心早已翻江倒海。若得不到及時的紓解,極有可能在長大後走上一條不歸路。
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一定要趁早改變自己暴躁易怒的習慣,這樣才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合格的領路人。屏幕前的你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呢?一起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成長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