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激素這把“雙刃劍”,如何緩解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健康

激素應用於臨牀治療腎臟病是因其較強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被廣泛應用於多種急、重症疾病,充實了腎臟病治療的歷史,一度被譽為“仙丹”。

隨着臨牀應用經驗的積累和療效觀察,人們對激素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們提出:“激素治標不治本,不良反應又大,能不能不用呢?”那我們先了解一下激素。

在臨牀工作中使用的激素,通常是指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糖皮質激素,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原發性腎病綜合徵等。

激素有很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進入人體後,主要作用於血液循環中的白細胞,通過抑制白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抑制白細胞遊走到炎症部位,從而起到抗炎、免疫抑制的效果。

激素在腎臟病的治療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醫生經常把它稱作“雙刃劍”:

一方面,對於免疫性腎病來講,它就是一個“核武器”,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的進展;

另一方面,激素本身對人體代謝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激素不良反應產生的基礎。

長期、大量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那怎樣做到激素既有最大療效又儘可能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呢?

關鍵在兩個方面:

一在醫生,二在患者(包括家屬)。

腎臟病的種類繁多,表現各異,在醫師根據檢查明確腎臟病種類後,依據病情決定是否選用激素,確定激素劑量和療程,那麼,患者要正確配合醫生治療可以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

尤其對長期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可為早期識別、防治激素的不良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激素的不良反應:

1.外在的變化

如“胖臉”“厚背”“花皮膚”等。許多患者因為“愛美”而排斥甚至自行停止服用激素。

2.對生活能力的影響

如四肢乏力、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大腿根疼痛等,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會導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股骨頭壞死、青光眼、白內障等。

另外,激素也可能導致胃腸不適,如反酸、疼痛,以及精神改變,如失眠、認知障礙、抑鬱等。

3.誘發或加重感染

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激素可降低人體抗感染能力,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和擴散。

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留意病情的變化及是否有誘發感染現象,必要時給予抗感染治療。

4.反跳現象及停藥症狀

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症狀基本緩解後,若減量過快或突然停藥,原有症狀可很快出現或加重,此種現象稱為反跳。

這是患者對激素產生依賴作用或症狀尚未完全緩解所致。處理措施為恢復激素用量,待症狀緩解後再緩慢減量。

5.激素還有一些不良反應

是不痛不癢的,早期不易發現,如升高血糖(導致糖尿病,即使小劑量也可發生)、血脂,誘發肝功能損害等。

因此,對服用激素的患者,定期檢測很重要,千萬不要等到出現併發症狀後才後悔莫及。

緩解激素不良反應的方法:

1.心理護理:

使用激素而產生了滿月臉,水牛背等不良反應,影響了容貌和形體的美魂,因此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牴觸、焦慮、自卑、煩躁、恐懼等心理問題。

對此醫護及家屬要通過與患者耐心、細緻地交談,多陪伴患者,瞭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需求,細心向患者解釋激素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有關不良反應,並堅持做到督促患者服藥到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贏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勤觀察,多溝通,積極配合效果好

觀察的內容除自身主觀感覺、形體活動的改變外,還有相應的實驗室檢查指標,醫生會根據對治療效果和併發症的判斷,調整激素的使用方法。

3.如果服藥後有胃腸道反應

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服藥,可以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必要時可加用胃粘膜保護藥和抑酸藥。

4.食慾亢進者要限制進食量

如果對食量、食物種類不加以控制,會使激素的某些後期不良反應如血糖升高、血脂代謝紊亂等變得更為突出。

因此,患者“飯宜七分飽”,並減少高糖、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隨着激素減量,這類不良反應也會逐漸消退。

5.適當服鈣片

骨質疏鬆是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的併發症。

在使用激素的同時,可適當服用鈣片,以預防骨質疏鬆。定期對脊柱、骨盆等進行影像學檢查。如有骨質疏鬆或壞死,應儘可能停藥。

6.規律服用激素的同時,還應儘量注意周圍環境衞生,保持皮膚、口腔清潔,避免皮膚黏膜損傷,防寒保暖,增強體質。避免到人羣擁擠、嘈雜的地方。

病情穩定者可適當運動。在服用激素期間,如出現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等不適),應及時就醫。

文章: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一科 胡俊娜

配圖: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