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宋代名醫朱肱:可以用這3味中藥

當年剛學方劑時,頭大得很,大得很,學了一個方要記住其藥物組成、配比、臨牀意義、辨證要點還不夠,因為還有好些附方、變方。這些變方怎麼來的呢?就是因為人體體質各不相同,比如你是陽虛體質,他是痰濕體質,還有的人是血虛體質。

邪氣侵襲的“兵種”及其比重還不同,比如上次是風寒夾濕,再上次是燥邪偏涼,這次又是暑熱夾濕了,要是做數列的話,結果可大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方固定不變的話,病是不能照顧周全的,可能就會漏掉“左翼還有一列騎兵”。但有時候主要的病邪就是那一種,旁邊的小兵從“步兵”改成了“弓箭手”,那我們就只需要在原方的基礎上把針對“步兵”的藥改成針對“弓箭手”的藥就可以了。

遇到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宋代名醫朱肱:可以用這3味中藥

在炎熱的夏季,由於高温的影響,就容易出現產熱增加、機體散熱減少、人體熱適應能力下降的情況,這種情況最容易感受暑熱邪氣,所以在夏季尤其需要需要防控暑熱之證,以免出現各種暑熱病症。在調理暑熱病症中,以香薷為主藥的方劑成為炙手可熱的解暑良方。

以香薷為主藥的解暑良方,就有很多,比如香薷飲,全方由香薷一兩、厚朴(薑汁炒)五錢、扁豆(炒)五錢三味藥構成。又比如四味香薷飲(在香薷飲的基礎上加上姜炒黃連三錢,就變成了四味香薷飲),據《醫方集解》所言,四味香薷飲可治“一切感冒暑氣,皮膚蒸熱,頭痛頭重,自汗肢倦,或煩渴,或吐瀉”,並且熬好了藥汁之後,還需要將它放涼冷服,效果才會更好。

遇到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宋代名醫朱肱:可以用這3味中藥

除了香薷飲和四味香薷飲之外,還有一個經典良方,那就是出自宋代名醫朱肱《類證活人書》的黃連香薷飲。那麼朱肱的黃連香薷飲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黃連香薷飲是在四物香薷飲的基礎上去掉扁豆組成的。為什麼要去掉扁豆呢?因為扁豆的功效主要還是健脾化濕,乾隆御醫黃元御曾説白扁豆“性甘平斂澀,補土治泄,亦良善之品也”,可以看出白扁豆的補益之功。

而朱肱創制黃連香薷飲的目的,是用來治療“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這樣的熱盛實證的,而這種病症的濕氣並不是很明顯,不像香薷飲和四味香薷飲所針對的暑熱濕俱;此外,這樣的熱盛之勢,朱肱提到“脈盛身熱,謂之中熱,乃有餘之證”,因為其體不虛,所以扁豆的健脾、化濕的功效就不需要了,自然就去掉了扁豆這味中藥。

遇到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宋代名醫朱肱:可以用這3味中藥

四味香薷飲是需要冷服的,那麼黃連香薷飲需不需要冷服呢?香薷這味中藥,古人曾有“夏月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的説法,香薷的性味辛熱,開玄走竄的力量還是很強的,一不小心就有助暑熱之勢的可能,所以冷服可以增強整首方劑的清涼之力,類似於中藥炮製的“去性取用”或配伍的佐制之法,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説的“治温以清涼而行之也”。

黃連香薷飲針對的病證,是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所以依然是需要冷服,才會收穫更好的效果。面對這樣的暑熱鬱蒸的暑熱盛狀,朱肱利用香薷的辛温香散之力,入脾肺氣分,散皮膚蒸熱;厚朴苦温燥濕,可解心腹因暑邪徑入而致的津氣凝結;黃連苦寒直折,入心脾,清熱除煩。三藥並用,散暑清熱,逐邪外出。不刻意止血而能止血,不刻意生津而能止渴,事半功倍。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0 字。

轉載請註明: 遇到暑熱更盛、濕邪不顯的情況,宋代名醫朱肱:可以用這3味中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