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免疫”一詞最早見於明代醫書《免疫類方》,指的是“免除疫癘”之意,也就是防治傳染病。瀋陽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史哲表示,此次的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中醫認為因感受“疫戾”之氣而致病,屬於“疫”病範疇。因此,我們應該在沒有得病之前注意身體免疫力的提升,來“治未病”。
在防控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免疫力強的人患病的可能性比較低,即使真的患病了,也大多是輕症;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患病,病情也較重。新冠肺炎上海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提出,在上海的確診病例中,輕型和普通型肺炎佔比80%以上,輕症患者並不需要複雜的治療,他們也得到了康復。
史哲介紹,面對疫情最好的良藥是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治未病提倡“未病先防,治在病先”,是中醫對預防醫學深刻的認識,在疾病未到來之前我們提早進行預防干預,調整身體的狀態,達到陰陽平衡,體質增強了,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才能抵禦疾病。
史哲表示,提高免疫力首先應該調整膳食結構,蛋白質是機體三大營養基礎之一,市民應多攝入優質蛋白質。肉、蛋、奶是動物蛋白。大豆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譽,含有的優質蛋白和氨基酸,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除了攝入蛋白質,每天要吃一定量的各類水果和蔬菜,保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能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與救治。
同時要保證運動量。像跑步、爬山、游泳、步行、騎自行車等都是強度不大,又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的有氧運動項目;年輕人可以多去參加有競技的活動項目,能夠使身體強壯,還可以鍛鍊人的耐力;老年人可以多做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的養生功法。每個人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對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黃帝內經》闡述了“法於陰陽,合於術數,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不妄作勞”的疾病防護原則,指的是人要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隨四季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調攝情志、不過度勞累。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情志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情志可以治療疾病,情志也可以導致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常常沮喪、焦慮、無助的人,身體的免疫力較差,健康也會大打折扣;而時常保持心情愉悦的人,免疫力會很強,也很健康。因此,無論是對抗疫情的特殊時期還是在日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對於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膏方多稱為煎膏,又叫膏滋,是藥物加水反覆煎煮去渣濃縮後加煉蜜或者是煉糖製成的半固體劑型,特點是體積小、含量高、易於服用、味道甜美,有滋潤補益的作用。一般用於慢性、虛弱型患者。例如:因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表現為睡眠不足等亞健康的人羣;氣候稍有變化即易誘發感冒,種種原因導致患者體質較差等體虛易感的人羣;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腹瀉等慢性長期反覆發作的疾病的人羣;特殊人羣,比如兒童、女性、老年人,均可進補膏滋,美容抗衰、延年益壽。
此外,還可以通過疏通經絡、貼敷、艾灸等方式綜合提高免疫力。史哲表示,市民在進行這些項目的時候一定更要選擇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有效對症治療。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尚志文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