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就是不許,還敢頂嘴,反了你了……” 這句話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週日逛商場,碰到一對母子正在「吵架」。
孩子想要一個玩具汽車,媽媽不給買,理由是「家裏已經有很多玩具汽車了,為什麼還要買?」
兒子不樂意了:「憑什麼你可以買那麼多新衣服,卻不許我買新玩具?”」
這位媽媽頓時惱了:「不許買就是不許買,還敢頂嘴,反了你了……」
孩子再次申辯,「這不公平,媽媽是大壞蛋!」
母子倆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一路吵到收銀台,直到最後,玩具汽車也沒買成,母親憤怒地拽着兒子離開了商場。
看到這一幕,作為母親,講真,我挺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的。
不知什麼時候起,曾經我們眼中乖巧可愛的孩子,就突然變得不聽話了,處處和你對着來,有時候頂起嘴來,還頭頭是道,懟得你啞口無言,捶胸頓足……
於是,頂嘴的孩子,就會被我們貼上「不聽話」的標籤,當孩子説出「我偏不」「憑什麼」「為什麼」時,大人們就會倍感尷尬、失落,甚至尊嚴掃地,這時候,我們就會怒不可遏。
然而,頂嘴的孩子真的就一無是處,甚至變壞了嗎?
心理學家安格利卡 • 法斯博士證實:「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説,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換句話説,不管父母願不願意,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都會建立起自我意識,這讓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並希望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
而頂嘴就成了孩子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擺脱父母控制的一種方式。
事實上,孩子頂嘴不可怕,不允許孩子説「不」的父母才真正可怕。
不允許孩子頂嘴
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霸權」
蘇有朋在節目中説,自己小時候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屬於會和父母頂嘴的那種小孩。
最嚴重的的一次,頂嘴後,父親去廚房拿着菜刀往扔了過去。
雖然講述過程中,蘇有朋全程笑着。可他還是清晰地意識到:「可嚴重了我們那時候,家庭暴力啊。」
很多父母,口口聲聲愛孩子,但實際上,卻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不接受任何反駁,這種霸道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對孩子愛的綁架。
不允許孩子頂嘴,不曾聽從孩子的內心、不尊重他的感受,這本就是一種「霸權」,是對孩子的佔有慾和控制慾。
孩子長年累月的心理創傷,可能要用一輩子來治癒。
我有個同事,與父母關係很差。一提及自己的現況,眼淚立馬就會掉下來。
她説,明明想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卻怎麼也説不出「不」;即使知道自己的想法比別人更好,也不敢在會議上發言;
更糟糕的是戀愛了,雖然不是自己的錯,也只會一味討好附和,這讓她苦不堪言。
後來深聊下去,才明白這一切都要追溯到小時候。
她的父母強勢,小時候如果做錯了事,父母總會嚴厲地批評一番。越是爭辯,懲罰得越厲害。
有時候即使父母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妥協道歉。若她反抗,最後矛盾的焦點就會變成——「你竟然敢頂嘴」。
久而久之,她不再與父母交流,最終選擇封閉自我。同事感慨説,如今雖然長大了,遠離了父母,但我心裏有一個洞。
這個「洞」,特別讓人心疼。
心理學家在談及「權威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時説: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啓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
孩子頂嘴,父母越用權威鎮壓,孩子就越憋屈,與世界的關係也越矛盾。
一個不會頂嘴、只會順從的孩子,軟弱會慢慢成為她性格的一部分,人也會越來越壓抑。
而這種壓抑,才造成了親子關係的所有悲劇。
孩子頂嘴,真的就是件壞事嗎?
最近,煙台的一位小姑娘因為有理有據地反駁爸爸,把網友笑翻了。
起因是爸爸質問孩子為啥學習不好,是沒有筆還是沒有本?
沒想到小姑娘頂嘴説:我沒有一個好爸爸……
不僅如此,小姑娘還聲淚俱下控訴:別的小朋友學習好,是因為家長的努力和陪伴,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別人的父母,都是各種各樣的關愛在他們身上,學習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好起來的,要一點點變好……
這頂嘴的架勢,不但每句話都説到點子上,還有理有據。難怪網友誇她説得對,做父母的是該好好反思。
家長髮現沒有?會頂嘴的孩子,更有主見,他們會遵循內心自己心中認為正確的事情,並且能夠勇敢地站出來反抗。
心理學博士安格利卡 · 法斯説:「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
想起鄰居家的小姑娘,想要學跆拳道,而媽媽非讓她學鋼琴。
小女孩就頂嘴:我們班娜娜就是學的跆拳道,現在很威風。
「怎麼威風了?」
「我們班上的男生都不敢欺負她,老師還讓她當體育委員。」
你看,小女孩表達了內心的想法,有思想有主見,還列舉了能證明她論點的論據,思路也很清晰,這在日後進入職場,上談判桌,或在一些社交過程中,都是積極有益的。
父母的話就一定正確嗎?
當然不是,甚至某些場合下,能保護孩子的只有他自己。當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會「頂嘴」的孩子往往能更勇敢地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也大都不懼權威,顯得更具勇氣和擔當。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頂嘴,我只想告訴你: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抬眼看世界,並學會獨立思考了。
允許孩子表達自我
孩子才有勇氣迎接人生的挑戰
知乎上有位網友的故事,把我看哭了。
上初中的時候,他特別叛逆。打架、逃課、成績差,有段時間還特別喜歡頂撞老師。
有一次,他因為與同學打架被叫到教務處,老師批評了他幾句,他不僅不認錯,還一臉不屑地頂撞老師「憑什麼要聽你的」,氣得老師當場打電話給了他父親。
網友頓時慌了,心想這次父親肯定會狠狠地懲罰他。可沒想到,回家後父親並沒有打罵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説:
我知道你頂撞老師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今天像朋友一樣聊聊,可以嗎?
那天,他與父親整整聊了三個多小時,把內心所有的煩惱、委屈都説了出來,眼淚鼻涕流了一地,最後父親告訴他,爸爸理解你,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好嗎?
網友感慨,父親濃濃的愛與諄諄教誨讓他非常感動,他反思後,發自內心地想要好好學習。因為,他不想讓父親失望。
很多時候,父母都只關注孩子頂嘴的事實,卻忘了孩子頂嘴,是有原因的。允許孩子説出內心的話,並用恰當的方式引導,恰恰體現了父母教育的智慧。
作家劉墉在他的《劉墉談親子關係與溝通》書中寫道:
在一段和諧的親子關係中,父母的話,孩子樂於聽;孩子的話,父母懂得聽。
談到孩子頂嘴,他坦言從小就會給予孩子「發言權」:
每次孩子做錯事我教育他,訓完都會説:OK!老爸説完了,現在輪到你了。
然後由孩子替自己辯解,他還要想盡辦法贏我。所以他從小練就了辯論的好口才,後來還拿下了《我是演説家》的冠軍。
孩子的勇氣、智慧、能量需要來自父母的接納與尊重。
當我們學會了用耐心、尊重和理解,去了解孩子的問題,慢慢的靜待花開;孩子自然也就擁有了冷靜、堅毅的勇氣,去迎接人生的每一個挑戰。
《零零後》導演張同道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次他讓兒子洗手,結果孩子剛把手伸出去就縮了回來喊:燙。
張同道馬上説:怎麼會,我剛洗完。
這時,4歲的兒子頂嘴道:那是你的感覺,我覺得燙。
這句話給了張同道非常大的觸動,也成了他拍攝這部兒童紀錄片的契機。
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在孩子面前,我們之所以不能容忍孩子頂嘴,就是容易把自己看成絕對權威,總覺得自己看到的真相才是真相,做出傷害孩子的事而不自知。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情感勒索」,即關係中的一方以愛等名義,讓另一方犧牲自己的利益,按照他們的要求做事,服從他們的意願。
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
落在教育裏,若父母一直杖着「父母權威」,不允許孩子頂嘴,甚至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就是一種「情感勒索」。而這種「情感勒索」只會讓孩子抗拒、叛逆,甚至是逃離。
畢淑敏説:愛一定要以生命平等為基石。
父母真正的愛,是自由,是允許,更是平等;理智的愛是理解,是放手,更是尊重。
我們不鼓勵孩子們無禮的頂嘴,但是我們的目的也從來不是控制和打壓孩子,讓孩子委屈地度過童年。
而是堅定的跟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穩。